
指夜晚的時間。更,古代夜間計時單位。 唐 薛逢 《追昔行》:“朝光如飛猶尚可,暮更如箭不容卧。”
“暮更”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ù gēng,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夜晚的時間,其中“更”是古代夜間計時單位(一更約2小時,共五更)。
時間指向
特指深夜時段,常見于古詩文。如唐代薛逢《追昔行》中“朝光如飛猶尚可,暮更如箭不容卧”,用“暮更”比喻深夜時光飛逝。
構詞解析
部分資料(如)将其誤作成語,并關聯《孟子》中勤學典故。但據權威文獻考證,此說法缺乏直接出處,實際應為普通合成詞。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描述時間流逝或深夜意境,如:“山寺鐘鳴暮更遲,孤燈照影讀殘卷”。
暮更是一個表示傍晚或黃昏的詞語,指的是太陽下山之後,天色逐漸暗下來的時段。
暮更的部首是日,部首筆畫數為4。
《暮更》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其中,“暮”通“木”,指的是太陽落山後天色逐漸昏暗的時段,同時也可以引申為末尾或結束之意。而“更”指夜間守夜或候夜,因此“暮更”可以理解為太陽落山後的夜間時刻。
在繁體中,“暮更”這個詞的書寫方式與簡體一緻。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古人會使用不同的字體書寫,而“暮更”這個詞在古代字體中的寫法可能稍有差異。
1. 夕陽西下,暮更時分,漸入夜幕。
2. 他總是喜歡在暮更時段散步,享受黃昏的甯靜。
1. 暮色:傍晚的天色。
2. 暮年:晚年的時期。
3. 暮秋:深秋的季節。
傍晚、黃昏、日落
拂曉、早晨、黎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