絶岸的意思、絶岸的詳細解釋
絶岸的解釋
1.陡峭的岸。
詳細解釋
陡峭的岸。 晉 郭璞 《江賦》:“若乃 巴 東 之峽, 夏後 疏鑿,絶岸萬丈,壁立赮駮。” 唐 杜甫 《白沙渡》詩:“畏途隨 長江 ,渡口下絶岸。”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猩猩》:“ 金陵 商客 富小二 泛海至大澤,遇暴風,舟溺。 富生 漂蕩,抵絶岸。”
詞語分解
- 絶的解釋 絶 é 見“絕”。 筆畫數:; 部首:糹; 筆順編號:
- 岸的解釋 岸 à 水邊的陸地:河岸。上岸。兩岸。 高大:偉岸(魁偉,高直)。魁岸。 高傲:岸忽(傲慢)。傲岸。 頭飾高戴,前額外露:岸帻(把頭巾掀起露出前額,表示态度灑脫,不拘束)。 古同“犴”,鄉間牢獄。
網絡擴展解釋
“絶岸”是漢語詞彙,讀作jué àn,意為陡峭的岸。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字詞結構:
- 絶(絕):通“絕”,左右結構,本義為“斷絕”,此處引申為“險峻、高聳”。
- 岸:上下結構,指水邊的陸地,特指高而陡的河岸或山崖。
- 整體含義:形容地勢險峻、陡峭的岸邊,常見于古漢語中對自然景觀的描寫。
2. 文獻例證
- 晉代郭璞《江賦》:“若乃巴東之峽,夏後疏鑿,絶岸萬丈,壁立赮駮。” ——描繪三峽絕壁的險峻。
- 唐代杜甫《白沙渡》:“畏途隨長江,渡口下絶岸。” ——形容長江渡口處的高陡河岸。
- 清代《物妖志·猩猩》:“富生漂蕩,抵絶岸。” ——描述漂流至陡峭岸邊的場景。
3. 相關擴展
- 近義詞:懸崖、峭壁、陡岸。
- 反義詞:平灘、緩坡。
- 文化意象:常用于詩詞中渲染自然險境或旅途艱險,體現古人對地貌的細膩觀察。
4. 注意點
- 部分資料(如)将拼音誤标為“ài àn”,實為“jué àn”,需以權威來源為準。
-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多見于古文或文學創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用法,可參考《江賦》《杜甫詩集》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絶岸的意思
絶岸(jué àn)一詞是指非常陡峭或險峻的海岸或山崖。它描繪了一種極其險峻和難以攀登的地貌特征。絶岸在詩詞中常用來形容山勢陡峭或海岸壯麗的景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絶岸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絶:絞字旁(纟)+ 而字旁(耂),總共13畫
- 岸:山字旁(山)+ 式字旁(兒)+ 石字底(石),總共8畫
來源和繁體字
絶岸的來源還不确定,但它是古代漢字的一部分,常用于文學作品中。在繁體字中,絶岸寫作“絕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絶岸”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中,岸字有兩個寫法,分别為“岸”和“堧”,“堧”表示高岸或崖岸。在不同曆史時期,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微小的變化。
例句
以下是使用“絶岸”一詞的例句:
- 登上山頂後,我看到了一片絕岸的深淵。
- 他的詩歌描繪了大海上的絕岸壯麗景色。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與“絶岸”相關的詞彙:
- 組詞:險峰、崖壁、峻嶺、陡坡
- 近義詞:險峻、崎岖、陡峭
- 反義詞:平坦、平緩、平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