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續不斷貌。 唐 權德輿 《奉和禮部尚書酬楊著作竹亭歌》:“直城朱戶相邐連,九逵丹轂聲闐闐。”
逦連(lǐ lián)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事物曲折綿延、連續不絕的狀态,常見于文學作品中描繪山水、道路或情感的延續性。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曲折連綿
指事物蜿蜒延伸、首尾相接的形态,強調空間上的連貫性與動态感。例如形容山脈起伏、河流蜿蜒或長廊回環的景象。
例: “群山逦連,如翠屏環抱。”
來源:李行健主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ISBN 978-7-5600-8024-7)第2版,第841頁。
情感或事件的延續
引申為情感、思緒或事件的連綿不斷,帶有悠長深遠的意境。
例: “離愁逦連,不絕如縷。”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3390-2)第10卷,第634頁。
在古典詩文中,“逦連”常與自然景物結合,營造空間與時間的流動感:
來源:袁行霈《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 978-7-04-019583-9)第三卷,第128頁。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明确釋義為“曲折連續”,标注為書面語詞,常見于文學描寫。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12450-8),第824頁。
《古代漢語詞典》
指出“逦”本義為“曲折行走”,“連”表銜接,二字合成後強化空間延展的意象。
來源: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03499-1),第982頁。
來源: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ISBN 978-7-100-05923-9),第389頁。
“逦連”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連續不斷的狀态,尤其在文學語境中常見。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逦連”意為連續不斷的樣子,多用于描述事物或景象的綿延曲折。例如,唐代權德輿的詩句“直城朱戶相逦連”中,用“逦連”形容房屋連綿相接的景象。
字形與字源
用法與例句
近義詞與關聯詞
近義詞包括“迤逦”“連綿”“接續”等,均強調連續不斷的狀态。需注意“逦連”更側重曲折綿延的視覺效果,而“接二連三”則偏重時間或事件的緊湊性。
“逦連”是一個具有文學色彩的詞彙,適合描述蜿蜒、綿延的景物或動态過程。如需更多古籍例證或字形演變,可參考《康熙字典》及漢典等權威來源。
谙閑八陛钣錠邦賦鞭箠穮蓘别賦不凡不親不意斥陟翠帳堤障房缗肥甘輕暖風旆绂麒麟脯糗高趣藁葬溝渠菇飯鬼藏孤懸客寄诃谯畫報緩悠悠及笄紀羣交踞蹲老大娘老态龍鐘淚盈盈留連忘返流言蜚語默移鳥夷濃睡排門夫扁舟意幈幪曲跼日蝕弱齒生張熟魏水藻屬念肆侮素白速食面泰山吟陶世偷霖頽命屯騎磈砢違天悖人先緒瞎子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