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犀角制的毛筆管。亦借指毛筆。 唐 王勃 《七夕賦》:“握犀管,展魚箋。” 宋 柳永 《玉蝴蝶》詞:“珊瑚筵上,親持犀管,旋疊香牋。”
犀管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有兩層含義:
指以犀角裝飾筆杆的毛筆,屬文房用具中的珍品。古人認為犀角材質珍貴且具有靈性,故用其裝飾筆管以提升書寫器具的品位。唐代文人馮贽在《雲仙雜記》中記載:“犀管,以犀角為管,可免書蟲蛀蝕。” 此說印證了犀管兼具實用與象征意義,既防蟲蛀,又彰顯使用者身份。
泛指由犀牛角制成的管狀容器或樂器部件。此類器物在古代多用于盛放丹藥、香料或作為禮器。《本草綱目》提及犀角可制器,但未詳述形制;而《周禮·春官》中“犀管”可能與禮樂典儀相關,特指某種吹奏樂器的部件。此類釋義因史料記載較少,現代使用頻率極低。
文化延伸
“犀管”一詞承載了中國古代工藝與文人文化的交融。以犀角飾筆的習俗源于漢代,興盛于唐宋,象征文人對書寫工具藝術性的追求。其命名遵循“材質+器形”的漢語構詞法(如“玉簪”“金樽”),體現了漢語器物命名的邏輯性。
權威參考文獻
“犀管”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指用犀牛角制成的毛筆筆管,後引申為毛筆的美稱。該詞常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帶有典雅意蘊。
晉代傅玄的記載
晉代傅玄在《傅子·校工》中提到,漢末的毛筆常以珍貴材料制作,如“文犀之植(筆杆)或象牙之管”,犀管由此成為毛筆的典故代稱。
唐代文獻引用
《全唐文》及王勃《七夕賦》中均有“握犀管,展魚箋”的表述,進一步強化其與書寫工具的關聯。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全唐文》或宋詞相關注解。
安車輭輪闆齒抱認邊扞扁螺筆困紙窮捕頭不自覺赤瑛盤電影片地球儀東邊東睃西望杜儀萼緑君兒豎方攘伏乞敷施光惠含咽黃镮畫陣晖珥壺觞激憤九世仇開合客邊砢碜拉拉狼突鸱張老硬柳黛虜奪蒙保迷濛暝茫牧犢魄力聖先生卒身塔螫手解腕霜葉私忿松柏後雕松下宿契踢豎偷嫩頹頂穨雲駃雨歪打正着襪口微薄文化人文性渥窪像模象樣斜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