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松的意思、水松的詳細解釋
水松的解釋
(1).藻類植物。可入藥。《文選·左思<吳都賦>》:“石帆水松,東風扶留。” 劉良 注:“水松,藥草。生水中,出 南海 交趾 。”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八·水松》﹝集解﹞引 陶弘景 曰:“水松狀如松。”
(2).落葉喬木。為我國特産植物。分布于 廣東 、 福建 、 廣西 、 江西 、 四川 、 雲南 等地。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水松》:“水松,葉如檜而細長,出南海。” 清 方以智 《通雅·植物》:“水松,水杉也。 閩 廣 海塘邊皆生之,如鳳尾杉,又如松。”
詞語分解
- 水的解釋 水 ǐ 一種無色、無臭、透明的液體:水稻。水滴石穿。水洩不通。 河流:漢水。湘水。 江河湖海的通稱。水庫。水利。水到渠成(喻條件成熟,事情就會順利完成)。水可載舟。跋山涉水。依山傍水。 液汁:水筆。墨
- 松的解釋 松 (②松④鬆) ō 種子植物的一屬,一般為常綠喬木,脂可提取松香或松節油等。種子可榨油和食用:松針。松脂。松香。松子。 稀散,不緊密,不靠攏,與“緊”相對:捆得太松。土質松軟。蓬松。寬松。疏松。松懈
專業解析
水松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名詞,主要包含以下釋義:
一、植物學釋義
指杉科水松屬(Glyptostrobus)的唯一現存種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是中國特有珍稀樹種。其特點包括:
- 形态特征:落葉或半落葉喬木,高可達25米;樹幹基部膨大,具膝狀呼吸根;葉二型,鱗形葉貼生于小枝,條形葉常排成羽狀。
- 生态分布:野生種群僅見于中國廣東、福建、江西等地的濕地、河岸及沼澤區,屬于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
- 曆史記載:晉代嵇含《南方草木狀》稱其“葉如桧而細長”,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其“性耐水浸”,故名水松 。
二、傳統名稱考
古代文獻中“水松”亦指其他植物:
- 藻類别稱: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将“水松”描述為“海藻之屬”,指紅藻門江蓠屬(Gracilaria)植物,因其生于海水、形似松枝得名 。
- 藥用記載:《神農本草經》注錄其“主水腫,利小便”,但需結合上下文區分所指物種 。
三、文化意象
因水松生長于水濱且枝葉蒼翠,文人常借其喻指高潔堅韌的品格。如宋代楊萬裡詩雲:“水松點綴玉為林”,以水松淩波之态象征孤傲清雅 。
參考資料
- 《中國植物志》第7卷,科學出版社,1978年,第304頁。
- 李時珍《本草綱目·木部》,金陵刻本,1593年。
- 陳藏器《本草拾遺》,唐開元年間輯本。
- 《神農本草經輯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年,第82頁。
- 楊萬裡《誠齋集·江湖集》,宋刻本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水松”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一、植物學含義
-
藻類植物
指松藻科植物(如刺松藻、長松藻),分布于沿海地區,具有藥用價值。
- 功效:清暑解毒、利水消腫、驅蟲(用于中暑、水腫、蛔蟲病等)。
- 分布:黃海、渤海及東南沿海。
-
裸子植物(杉科喬木)
中國特有珍稀樹種,被譽為“活化石”,高可達25米,樹幹扭紋,基部膨大,根系發達。
- 形态特征:葉片多型(鱗形、條形),冬季不脫落;球果倒卵圓形,種子帶翅。
- 生長習性:生于濕地(河岸、堤旁),分布于廣東、福建、廣西等海拔1000米以下地區。
- 用途:枝葉及球果可入藥,治療胃痛、風濕性關節炎等。
二、文化含義
在漢語中,“水松”偶爾用于形容人性格溫和、柔軟(如成語“水松之性”),但此用法較少見,且多源于文學修辭。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分布或藥用細節,可參考植物志或中醫藥典。
别人正在浏覽...
别别扭扭比邱壁鐘駁榜擘兩分星差論長艾鄽井赤熛怆怳辭聽翠縠大牌檔地理先生耳鼓芬蘭人功成骨枯寡态顧言固有酣奭寒暄鴻毳戽水假髻矯俗計勘金剛揭谛盡入彀中寇雉李佛子六朝金粉露囤買辦階級馬明王夢中說夢悶葫蘆罐兒民柄墨癖驽牛劈山嗆喀潛身遠迹千丈鏡輕財好士輕跳蛇蟲百腳設論身價倍增攝衛市布十二分野私了擡秤銅符吏委屬忤累鹹腓銜荷纖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