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撒賴,放刁。 元 高文秀 《黑旋風》第三折:“他煙支支的撒滞殢,涎鄧鄧相調戲。” 元 馬緻遠 《青衫淚》第三折:“廝禁持,這是誰根前撒殢滞,吃得來眼腦迷希,口角涎垂?” 元 史九敬先 《莊周夢》第二折:“不帶酒,撒膩滞,佯推醉。”
(2).撒嬌撒癡。 元 白樸 《牆頭馬上》第二折:“我忙忙扯的鴛鴦被兒蓋,翠冠兒懶摘,畫屏兒緊挨,是他撒滞殢把香羅帶兒解。” 元 關漢卿 《哭存孝》第一折:“我見他執盞擎壺忙跪膝,他那裡撒滞殢,阿媽那錦袍上全不顧酒淋漓。” 元 無名氏 《神奴兒》第一折:“見孩兒撒旖旎,放嬌癡,心鬧吵,眼乜嬉。”
“撒滞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在元曲等古典文學中出現,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該詞生動描繪了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糾纏或嬌态,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元曲選》或權威詞典。
《撒滞殢》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的意思是慌亂、混亂的樣子。
撒滞殢的部首是手(扌)和心(心),它的總筆畫數是20畫。
撒滞殢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而繁體字的形式是「撒滯殢」。
在古代,寫「撒滞殢」這個詞時,可能會稍有不同。比如在甲骨文時期,會使用象形的方式表示,而在隸書時期,會有一些變體。
1. 我看到突然發生的車禍,感到十分撒滞殢。
2. 當地遭受了地震後,整個城市一片撒滞殢的景象。
撒衣滞食、撒手滞車、疲乏撒滞、苦思滞殢
近義詞:混亂、紊亂、雜亂
反義詞:有序、井然、整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