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 和 越州 ( 紹興 )的并稱。 唐 白居易 《元微之除浙東觀察使先贈長句》詩:“ 杭 越 風光詩酒主,相看更合是何人?”《新五代史·吳越世家·錢鏐》:“﹝ 中和 ﹞四年, 僖宗 遣中使 焦居璠 為 杭 越 通和使,詔 昌 及 漢宏 罷兵,皆不奉詔。”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南山勝迹一》:“又即山之左麓,闢犖确為徑而上,亭其三山之巔, 杭 越 諸峰,江湖 海門 ,盡在眉睫。”
“杭越”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杭越”是杭州和越州(今浙江紹興)的并稱,屬于地理名稱組合。這一用法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如白居易《元微之除浙東觀察使先贈長句》中的詩句“杭越風光詩酒主”,以及《新五代史》中提到的“杭越通和使”官職。
曆史背景
在唐宋時期,杭、越兩州因地理位置相鄰,常被并稱。例如,唐代詩人羅隱曾用“杭越山水奇”描述兩地風貌。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政權更将杭越并稱作為行政區域的代稱。
現代延伸用法
現代語境中,“杭越”偶爾被用于人名或品牌名,此時“杭”象征杭州的溫婉秀麗,“越”則取超越之意,整體寓意智慧通達、事業有成。但此類用法屬于現代創新,并非傳統詞義。
注意特殊釋義
個别資料(如)提到“杭越”作為成語表示“出類拔萃”,但此釋義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謹慎使用,優先采用地理并稱的傳統解釋。
建議:若需研究曆史文獻或詩詞中的“杭越”,可重點參考《全唐詩》《新五代史》等典籍(參考來源);若涉及姓名學或現代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杭越是一個地名,指的是浙江省省會杭州及浙江地區。該詞常用來表示杭州這座城市或浙江這個地區。
杭越的拆分部首是木、足,其中木為左部,足為右部。筆畫數為7畫。
杭越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越族。越族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主要分布在浙江地區。杭州作為浙江地區的重要城市,因此被稱為杭越。
杭越的繁體字為「杭越」,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杭越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也是用「杭越」兩個字來表示。
1. 我計劃下個月去杭越旅遊。
2. 杭越地區因其美麗的風景吸引了衆多遊客。
1. 杭州(地名)
2. 浙江(地名)
3. 越族(民族)
1. 杭州
2. 浙江
其他地名或地區的名稱,如北京、上海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