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程頤的意思、程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程頤的解釋

程頤(1033-1107) : 北宋哲學家、教育家。人稱伊川先生,洛陽(今屬河南)人。和兄程颢同為理學的奠基人,世稱“二程”。強調“窮理”之說。主張通過内心修養的方法來悟得天理,獲得知識。又主張“去人欲,存天理”,為綱常名教辯護。他和程颢的學說後來為朱熹所繼承和發揮,世稱程朱學派。著作收入《二程全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程頤(1033-1107),字正叔,世稱伊川先生,是北宋時期著名的理學家、哲學家和教育家。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結合其曆史地位與思想貢獻進行詳細解釋:


一、詞典釋義

程頤(Chéng Yí)

詞性:專有名詞(人名)

基本義:

北宋理學代表人物之一,與其兄程颢并稱“二程”,共同創立“洛學”,為宋明理學的奠基人。主張“性即理”“格物緻知”,強調道德修養與天理合一,對後世儒學發展影響深遠。


二、曆史背景與學派歸屬

程頤屬北宋“洛學”學派核心,繼承孔孟道統,融合佛道思想構建理學體系。其思想後經朱熹集大成,形成“程朱理學”,成為元明清三朝官方哲學 。


三、核心哲學貢獻

  1. 性即理

    提出人性本善源于天理,道德實踐需通過“窮理”實現天人合一:“性即是理,理則自堯舜至于塗人,一也。”(《河南程氏遺書》)

  2. 格物緻知論

    主張通過探究事物本源(格物)獲得真知(緻知),為朱熹“即物窮理”說奠定基礎。

  3. 理一分殊

    認為萬物共享統一天理(理一),而具體事物各有其分殊之理,辯證統一宇宙規律與個體差異 。


四、教育思想與實踐

程頤強調“敬義夾持”的修養工夫,主張教育須“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緻知”,其講學語錄收錄于《二程全書》,奠定理學教育範式 。


五、曆史評價

《宋史·道學傳》稱其“力學好古,安貧守節”,與程颢共倡“身心性命之學”,使儒學由經學轉向理學,重塑東亞思想體系 。


來源參考

  1. 中國哲學史(人民出版社)
  2. 《二程集》(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宋明理學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程頤(1033年9月11日-1107年10月5日)是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與兄長程颢并稱“二程”,共同開創了理學中的“洛學”學派,為宋明理學奠定了基礎。以下是其核心信息的詳細解釋:

一、生平背景

二、核心思想主張

  1. 理氣關系
    提出“天下之物皆能窮,隻是一理”,認為萬物本質是“天理”,強調“一物之理即萬物之理”。

  2. 修養方法

    • 窮理緻知:主張通過“格物緻知”探究事物規律,與程颢的“明心見性”形成互補。
    • 存天理滅人欲:提倡“涵養須用敬,進學在緻知”,以道德修養克制私欲。
  3. 人性論
    提出“氣禀說”,認為人性本善,但因氣禀差異導緻善惡分化,需通過後天修養恢複本性。

三、曆史影響

四、名字含義

“頤”字本義指面頰,引申為修養、頤養之意,與其哲學中“修身養性”的思想呼應。


以上内容綜合了程頤的生平、哲學體系及曆史地位,如需進一步了解其著作或學派發展,可查閱《二程全書》及朱熹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寶馬北關不檢不退餐氈使禅鑽車上吐茵醇濃慈烏打帳東漢動怒方嚴負恨扶救富态幹符坤珍共氣官媒婆官省國恥懷材華嵩禍從口出,患從口入減降建置酵頭寄當歸戢斂警戒色擊撞鞫案覺露俊德郡公獵戶星零藉摩挲石迷離内喪陪隸裒取阡眠啓羅格蘭取次然明日内煞後商山十誡首稼説耍通身外合裡差剜肉醫瘡文科無媿色圬者霞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