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誕的意思、鄙誕的詳細解釋
鄙誕的解釋
淺陋荒誕。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四部正訛下》:“《瀟湘録》, 唐 人志怪中最鄙誕者。”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視其文,鄙誕殊甚。” 清 龔自珍 《語錄》:“ 夏竦 、 郭忠恕 二人,非能知古文者,大半鄙誕如《碧落碑》之流。”
詞語分解
- 鄙的解釋 鄙 ǐ 中國周代地方組織單位之一,五百家為一鄙:鄙師(古官名,周制每縣五鄙,“鄙師”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郊野之處,邊遠的地方:邊鄙。 粗俗:鄙陋。鄙俗。鄙夫。鄙近(庸俗淺近)。 輕蔑,看不起:鄙視。
- 誕的解釋 誕 (誕) à 大:誕命。 欺詐,虛妄:怪誕。誕妄。 生育,人出生:誕生。誕辰(生日)。 生日:壽誕。華誕。聖誕節。 放蕩:放誕。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鄙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bǐ dàn
- 詞義:指内容或言論淺陋荒誕,多用于形容缺乏根據、不合常理的表述或作品。
二、古籍例證
- 明代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提到《潇湘錄》為“唐人志怪中最鄙誕者”,強調其内容荒誕不經。
- 清代紀昀于《閱微草堂筆記》中評價某文本“鄙誕殊甚”,即認為其文風粗淺且離奇。
- 龔自珍在《語錄》中批評夏竦、郭忠恕的古文研究“大半鄙誕如《碧落碑》之流”,指其學術觀點淺薄荒謬。
三、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文學批評或學術讨論中,形容缺乏深度、邏輯混亂的言論或作品,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例如可描述虛構故事中的離奇設定,或學術研究中的不嚴謹結論。
“鄙誕”強調内容在淺顯與荒誕兩個層面的缺陷,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批判指向。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少室山房筆叢》《閱微草堂筆記》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鄙誕是一個表示輕蔑、諷刺的詞語,常用來形容某些荒謬、可笑而又令人厭惡的事物或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鄙:馬 + 比
- 誕:言 + 寸
來源:
《鄙誕》一詞首次出現在明代楊慎《西江月·議鄙誕》一文中,用以形容社會上一些虛僞、愚昧的現象或行為。後來,這個詞逐漸擴展到指代任何荒謬、可笑的情況。
繁體:
鄙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對于《鄙誕》這個詞來說,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
這個政府的決策簡直鄙誕至極。
他的言論荒謬可笑到了令人鄙誕的地步。
組詞:
鄙視、誕生、誕辰
近義詞:
荒謬、可笑、愚蠢
反義詞:
明智、合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