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得隴望蜀的意思、得隴望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得隴望蜀的解釋

[appetite cames with eating;avarice knows no bounds] 既占領了隴地,又想進占蜀地。比喻貪得無厭

人若不知足,既平隴,複望蜀。——《後漢書·岑彭傳》

詳細解釋

《東觀漢記·隗嚣傳》:“ 西城 若下,便可将兵,南擊 蜀 虜。人苦不知足,既平 隴 ,復望 蜀 ,每一發兵,頭鬢為白。”後遂以“得隴望蜀”喻貪心不足。 唐 李白 《古風》之二三:“物苦不知足,得 隴 又望 蜀 。” 明 王世貞 《鳴鳳記·忠佞異議》:“使他知我假途滅 虢 之計,消彼得 隴 望 蜀 之謀,豈非一舉而兩得乎?”《紅樓夢》第七六回:“得 隴 望 蜀 ,人之常情。可知那些老人家説的不錯。” 魯迅 《書信集·緻陶元慶》:“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畫幾幅,雖然太有些得 隴 望 蜀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得隴望蜀”是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為貪得無厭、不知滿足。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源與典故

該成語源自東漢光武帝劉秀對大将岑彭的指令。《後漢書·岑彭傳》記載:“人苦不知足,既平隴,複望蜀。”意為平定隴地(今甘肅一帶)後,又意圖攻取西蜀(今四川一帶)。此典故本為戰略部署,後演變為對貪欲的諷刺。


二、字面與比喻義


三、用法與語境

  1. 語法功能:作謂語、賓語,多用于貶義語境。
    例句:“他剛升職又謀求加薪,真是得隴望蜀。”(、6的用法示例)
  2. 情感色彩:早期可表進取,現多含批評,如指出“後多含貶義”。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文化意義

成語反映了人性中貪婪的普遍弱點,常用于勸誡知足。如提到“欲望可推動成就,也易淪為貪念”,兼具警示與哲理性。


“得隴望蜀”以曆史事件為基,濃縮了對人性貪欲的深刻洞察,是漢語中批判不知滿足行為的典型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得隴望蜀,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們貪婪不滿足的心态。下面是對這個成語的拆分、來源、繁體字、古時寫法和例句的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得(彳+心):表示行走的腳步和心思。 隴(阝+龍):表示山,也代表甘肅的省會蘭州。 望(月+朋):表示對着月亮看。 蜀(虍+古):表示文王姓姓字。 來源: 《左傳·昭公十四年》是“得隴望蜀”這個成語的出處,原文是:“諺曰:‘得隴望蜀。’今複有焉。”意思是指得到了隴地,卻又希望得到蜀地。這個成語原本是用來形容春秋時期晉國的國君貪心不滿的心态。 繁體: 得隴望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常常變化,所以寫法也有一些差異。例如,隴字的左邊旁邊曾經寫成「艮」,望字并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 他已經收了很多錢,還在得隴望蜀,永遠不滿足。 組詞: 得意洋洋、得過且過、得寸進尺、望塵莫及 近義詞: 貪得無厭、不知足、貪心 反義詞: 滿足、知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