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傳說中的 蓬萊 、 方丈 、 瀛洲 三仙山。 明 高啟 《次韻酬張院長見贻太湖中秋玩月之作》:“若上 洞庭 看玉鏡,兩山應是勝三洲。”
(2).歌曲名。《舊唐書·音樂志二》:“《三洲》,商人歌也。商人數行 巴陵 三江 之間,因作此歌。”參見“ 三洲歌 ”。
三洲,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分别源自地理概念、佛教術語及文學意象:
指水中由泥沙淤積形成的三片相連或相鄰的陸地。《漢語大詞典》釋“洲”為“水中的陸地”,故“三洲”可泛指水域中的三塊陸地群。此義多見于古詩文中的虛指,如唐代李商隱《無題》中“三洲水淺魚來少”,以“三洲”暗喻人迹罕至的孤寂之地。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6卷,第143頁)
佛教宇宙觀中,“三洲”特指須彌山四方鹹海中人類居住的三大部洲:
北俱盧洲因福報極盛、無需佛法,故不列于“三洲”之内。此說見于《阿含經》《俱舍論》。
來源:《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第217頁)
受道教及神話傳說影響,“三洲”在詩詞中常代指蓬萊、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象征超脫塵世的理想之境。如宋代陸遊《遊鏡湖》雲:“何必三洲覓仙島”,反喻眼前山水即仙境。
來源:《全唐詩典故辭典》(範之麟編,中華書局)
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及經典文獻,兼顧語義演變與文化内涵,可供學術及文化傳播參考。
“三洲”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建議結合文獻或具體語境選擇適用釋義。
哀兵必勝安期生百祇白日夢薄祿碑像艑郎不迨蔔夜蔔晝彩色片草木愚夫承迎大晨道德境界典視掉舌鼓唇底厲定案挏酒獨科花敦貞臯伊歌女公明國相豪猾黃麻黃牌讙山洄蕩戶樞不蝼嘉味斤迹軍麾狂豎量放練帬令行如流落韻滿臉春色靡慝拇印牛頭不對馬嘴骈體文破律青龍幡罄窮祁山柔豔十室九匮私帑燙洗恬靜統戰鼍參鼋史五牛無石子無以綫裝書笑迷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