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貞的意思、敦貞的詳細解釋
敦貞的解釋
敦厚方正。貞,通“ 正 ”。 漢 王符 《潛夫論·贊學》:“而況君子敦貞之質,察敏之才,攝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師……其不有濟乎?”
詞語分解
- 敦的解釋 敦 ū 厚道,笃厚:敦樸。敦厚。敦實。 誠心誠意:敦聘。敦請。 督促:“使虞敦匠”。敦勸。敦促。 姓。 敦 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貞的解釋 貞 (貞) ē 堅定,有節操:忠貞不渝。堅貞不屈。貞節。貞士(忠貞之士)。 舊禮教中束縛女子的一種道德觀念,指婦女不改嫁等:貞女。貞烈。貞操(同“貞節”)。貞淑。 占,蔔,問卦:貞蔔。 古同“桢”,桢
網絡擴展解釋
“敦貞”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dūn zhēn,其核心含義為敦厚方正。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敦”指敦厚、誠懇,“貞”在此處通“正”,意為正直、端正。組合後形容人品德質樸厚重且行為端正,強調内外兼修的特質。
-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王符的《潛夫論·贊學》:“而況君子敦貞之質,察敏之才,攝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師……其不有濟乎?”。此處以“敦貞”描述君子的内在品質與外在修養的結合。
-
字詞解析
- 敦:本義為厚重,引申為誠懇、淳樸,如“敦厚”“敦實”。
- 貞:原指堅定、忠貞,此處假借為“正”,強調品行端方正直。
-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古文或書面語中,形容人的品格特質,如“敦貞之質”即指兼具敦厚與正直的禀性。
“敦貞”是融合道德厚重與行為端正的複合詞,常見于古典文獻,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褒義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敦貞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使人守正道并積極進取的品質。現在來詳細了解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敦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敦(人心)和貞(貝字旁)。拆分之後,整體詞的筆畫數為12。
來源:
敦貞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是儒家經典之一。此處的敦指的是使人恪守正道,貞指的是堅持不懈,充滿信念。
繁體:
敦貞這個詞在繁體字中沒有變化,仍然寫作敦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敦貞的寫法略有不同。敦字的上半部分為豎筆,下半部分為幾個橫筆;貞字的上半部分為一橫筆,下半部分為豎筆。
例句:
- 他一直保持敦貞的品質,因此能夠獲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組詞:
敦貞可以與其他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如敦貞不渝、敦貞不渝的友誼等。
近義詞:
敦貞的近義詞包括忠誠、正直、誠實和堅定。
反義詞:
敦貞的反義詞可以是不忠誠、不正直、不誠實和動搖。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