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放的意思、量放的詳細解釋
量放的解釋
酌量免除。 唐 白居易 《奏請加德音中節目狀二件·緣今時旱請更減放江淮旱損州縣百姓今年租稅》:“伏望聖恩,更與宰臣及有司商量: 江 淮 先旱損州作分數,更量放今年租稅。”
詞語分解
- 量的解釋 量 á 确定、計測東西的多少、長短、高低、深淺、遠近等的器具:量具。量杯。量筒。量角器。 用計測器具或其他作為标準的東西确定、計測:計量。測量。量度。量體溫。 估計,揣測:估量。思量。打量。 質 量
- 放的解釋 放 à 解脫約束,得到自由:把籠子裡的鳥放了。放膽。放誕。放任。放肆。放歌。放懷。豪放。釋放。 散(刵 ):放工。放假。放學。放晴(陰雨後轉晴)。 帶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動,放
專業解析
“量放”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并非廣泛使用的固定詞彙,在權威的漢語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辭海》《漢語大詞典》)中暫未見獨立收錄的完整詞條。其含義需要根據構詞語素“量”和“放”的核心義項進行合理推斷,并結合可能的語境來理解。以下是基于字源和常見用法的分析:
-
“量”的核心義項:
- 衡量、估量: 指計算、比較、評估事物的多少、大小、程度等。例如:“量力而行”、“量入為出”。《說文解字》:“量,稱輕重也。”引申為審度、考慮。
- 限度、數量: 指事物可容納或達到的程度。例如:“飯量”、“氣量”。
- (動詞) 測量: 用工具确定事物的長短、大小、容積等。
-
“放”的核心義項:
- 解除約束、使自由: 這是“放”最核心的含義之一。例如:“釋放”、“放行”、“放生”。《說文解字》:“放,逐也。”本義為驅逐、流放,引申為解脫束縛。
- 擱置、安放: 例如:“存放”、“放下”。
- 發出、射出: 例如:“放箭”、“放光”。
- 擴展、延長: 例如:“放寬”、“放大”。
- 點燃: 例如:“放火”、“放鞭炮”。
- (使) 達到某種狀态: 例如:“放晴”、“放心”。
-
“量放”的合理推斷含義:
結合“量”和“放”的核心義項,“量放”最有可能的含義是:
- 經過衡量、評估後予以釋放、放寬或解除限制。
- 這個含義強調了行動(放)之前的審慎考量(量)過程。它可能用于以下情境:
- 司法/行政領域: 指根據法律規定、情節輕重、悔改表現等因素,經過評估後決定釋放犯人、解除強制措施或放寬某些限制。例如:“經審查,決定對其予以量放。”(需注意,在正式法律術語中,更常用“量刑”“釋放”“假釋”“赦免”等詞,“量放”并非标準術語)。
- 資源管理/政策執行: 指根據實際情況、需求評估後,決定放寬配額、解除禁令或允許某種行為。例如:“根據市場供需情況,量放部分儲備物資。”
- 一般語境: 指經過考慮後,解除對某人或某事的約束或限制。
-
需要注意的要點:
- 非标準詞彙: “量放”不是現代漢語中的高頻詞或标準術語,其使用頻率和接受度遠低于其可能的近義詞,如“釋放”、“放寬”、“赦免”、“解除”等。
- 語境依賴性強: 其具體含義高度依賴于上下文。理解時需要結合其出現的具體句子或領域。
- 古語或特定領域用法: 可能在古籍或某些特定行業、地方性用語中有零星使用,但缺乏普遍性。
“量放”是一個由“量”(衡量、估量)和“放”(釋放、解除)構成的複合詞。其最核心、最合理的含義是“經過衡量、評估後予以釋放、放寬或解除限制”。它強調了行動前的審慎考量過程。然而,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并非标準、常用的詞彙,其具體含義需根據上下文精确判斷,在正式場合或需要精确表達時,建議優先使用更通用的詞語如“釋放”、“放寬”、“赦免”等。
參考來源(基于權威詞典對語素“量”和“放”的解釋):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16). 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 商務印書館. (對“量”和“放”的義項有詳細收錄)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1986-1993).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收錄了“量”和“放”的豐富古義和引申義)
- 辭海編輯委員會. (2009). 辭海 (第六版彩圖本). 上海辭書出版社. (綜合詞典,包含“量”和“放”的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量放”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 拼音:liàng fàng
- 核心含義:指“酌量免除”,即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減免(如賦稅、責任等)。這一用法最早見于唐代文獻,例如白居易在奏章中提到“更量放今年租稅”,即請求根據旱災情況減免江淮地區百姓的稅負。
2.出處與曆史背景
- 文獻記載:唐代白居易《奏請加德音中節目狀二件》中明确使用該詞,表明其常用于古代官方文書,體現政策調整的靈活性。
3.現代引申與使用場景
- 部分資料(如)提到“量放”可引申為“處理事務時適度衡量輕重緩急”,強調靈活性和平衡性。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擴展用法。
4.注意區分
- 需與“放量”(指成交量增大,如股票術語)嚴格區分,二者雖字形相近,但意義無關。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來源、3)。
别人正在浏覽...
安家立業班香宋豔班敍暴濫别氣鼻管逼掯伯落長倉扁暢爽插銷傳甘蠢悍度道幹器各有所長構巢勾牌官書局顧直涸思乾慮紅活洪憲緩辔隳裂回眺火輪三昧霍元甲檢用驚波涓浍覺路駏蛩開化看樣子科柏颏頰缭眺利害得失厲言蒙鈍名嘴楠木鬧年成内謀碰一鼻子灰起打雀芋染溺任所山鞠窮社會保險審閱説白書友貣丐屯阨違撓文望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