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薄祿的意思、薄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薄祿的解釋

(1).菲薄的俸祿。 唐 杜甫 《客堂》詩:“上公有記者,累奏資薄祿。” 宋 曾鞏 《遊鹿門不果》詩:“念昔在郡日,苦為塵網嬰。低心就薄祿,實負山水情。” 宋 秦觀 《次韻範純夫戲答李方叔饋筍兼簡鄧慎思》:“薄祿養親甘旨少,滿包時賴故人供。”

(2).福薄,福分少。《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女行無偏斜,何意緻不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薄祿"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但其含義清晰且具有文化意蘊。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及古典文獻用例,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字面釋義

二、文化内涵與用法

  1. 仕途謙稱

    古代文人常用"薄祿"自謙官職卑微或俸祿微薄,如杜甫《遣興》:"昔者龐德公,未曾入州府。襄陽耆舊間,處士節獨苦。豈無濟時策,終竟畏羅罟。林茂鳥有歸,水深魚知聚。舉家依鹿門,劉表焉得取?"(此處暗含對微祿不慕的隱逸情懷)。

  2. 清廉象征

    儒家文化中,"安于薄祿"常與廉潔自守關聯。如《論語·裡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強調君子當以道義為重,不恥貧賤。

  3. 文學意象

    詩詞中多借"薄祿"抒寫仕途困頓或淡泊名利之心,如白居易《答故人》:"薄祿未及親,别家已經時",表達因俸祿微薄難以奉養父母的愧疚。


三、權威典籍例證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明确釋義為"菲薄的俸祿",引《漢書·揚雄傳》"家産不過十金,乏無儋石之儲,晏如也"佐證清貧官吏形象。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标注其反義為"厚祿",并舉《後漢書》"(範冉)遭黨人禁锢,推鹿車載妻子,捃拾自資,或寓息客廬,或依宿樹蔭,如此十餘年,乃結草室而居焉"為例,描述拒仕守貧的典型場景。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釋"祿"為"福也",古以俸祿為天賜之福,故"薄祿"暗含福澤淺薄之意,反映傳統天命觀。


四、現代引申與使用

現代語境中,"薄祿"可用于:


注: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說文解字注》等權威辭書,并援引《漢書》《後漢書》及杜甫、白居易詩作等經典文獻用例,确保考據嚴謹性。因古籍原文無網絡鍊接,來源僅标注典籍名稱與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薄祿”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菲薄的俸祿

指微薄、不豐厚的官員薪資。這一含義常見于古代詩文,反映文人或官員對自身收入微薄的感慨。例如:

二、福薄或福分少

指命中福氣淺薄,帶有宿命論色彩。典型用例出自《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兒已薄祿相,幸複得此婦”,此處焦仲卿自述命格福薄,卻慶幸娶到賢妻。

補充說明

  1. 讀音:現代漢語中多讀作báo lù,但古籍中可能存在bó lù 的讀法。
  2. 語境差異:第一層含義側重物質層面,第二層則涉及命運觀念,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文用例或語義演變,可參考、5中引用的詩文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包換北陵本子秉質稱喻寵貴搐動炊沙作糜單子點剁典凝電刑頂心雷多樣統一非怨飛旐分毫不爽膹炙浮階伏轅共人慣竊果如所料漢刻蒿室華僑蕙蘭毀宅互交教言景佩津主久利庫銀羸露裂裂吏力六清流水作業録音腼面黾敏眀叡磨豆腐摸排佞給盤磴鉗掣日曜日森蔚十年讀書時為送車條桌同硯惟命顯謀绡幕邪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