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公正明達。 宋 蘇轍 《謝除尚書右丞表》之二:“坦然公明,故不私賢否之實。” 明 宋濂 《拟诰命起結文·司勳郎中》:“故為是官者審察功狀與司封,通決於尚書,非公明而練習者不足以與茲選。”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剖斷亦甚公明。”
(2).複姓。 春秋 時 魯國 有 公明儀 。
“公明”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結合文獻和詞源分析如下:
公正明達
指為人處事公正無私、明辨是非。這一含義源自古代文獻,如:
複姓
春秋時期魯國的姓氏,曆史人物包括:
公明(gōng míng)一詞由“公”和“明”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分别介紹公明的拆分部首、筆畫及其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等。
公明的拆分部首為“八”,即表示“分裂”的意思。公明的總筆畫數為10,其中“公”的筆畫數為4,而“明”的筆畫數為6。
公明一詞源自于古代漢語,它的意思是“公正明晰,不偏不倚”。公明的詞義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以及某種現象的表現。
公明的繁體字為「公」、「明」兩個字。
古代漢字的寫法,特别是在篆刻時期,與現代漢字相比有所不同。但在古時候,「公」和「明」的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太大的變化。
1. 他的公明的品質使他深受大家的尊重。
2. 在公明的原則下,他做出了公正的決定。
組詞:公正、公道、公證、明亮、明朗、明白。
近義詞:公正、公平、光明、明亮。
反義詞:偏私、不公、暗、糊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