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散逸的意思、散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散逸的解釋

[dissipation] 向四處散開

詳細解釋

(1).流散。 漢 蔡邕 《玄文先生李休碑》:“自 戰國 及 漢 ,名臣繼踵,支胄散逸。”《文選·潘嶽<西征賦>》:“街裡蕭條,邑居散逸。” 呂延濟 注:“散逸,無人也。”《北史·儒林傳下·樂遜》:“尋而 山 東寇亂,學者散逸。”

(2).散失。《南史·徐勉傳》:“及 文憲 薨,遺文散逸。” 宋 曾鞏 《請改官制前預令諸司次比整齊架閣版籍等事劄子》:“其於督察漏略,檢防散逸彌綸之體,不可不早有飭戒。” 鄭振铎 《海燕·蝴蝶的文學三》:“這些劇本現在都已散逸,所可見到的隻有《今古奇觀》第二十回《莊子休鼓盆成大道》一篇東西。”

(1).閑散隱逸。《梁書·忠壯世子方等傳》:“少聰敏,有俊才,善騎射,尤長巧思。性6*愛林泉,特好散逸。”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李建勳》:“年已八十,志尚散逸,多從僊侶參究玄門。” 清 吳敏樹 《寬樂廬記》:“然彼時以為 建林 雖性通少滞,亦會其身之所遇,便自散逸而然耳。”

(2).猶飄逸。 唐 王貞白 《洗竹》詩:“錦籜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饌稱清虛。”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散逸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散逸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兩個主要義項,具體解釋如下:


一、物理學概念(物質或能量的擴散消散)

指物質分子、能量等從有序狀态向無序狀态擴散的現象,常見于熱力學領域。

權威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物質系統由有序狀态向無序狀态轉化的過程,如熱量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直至平衡。”

《漢語大詞典》補充:“特指熱力學系統中不可逆的能量耗散,與‘熵增’原理相關。”

典型用例:

高溫蒸汽遇冷空氣後迅速散逸,形成白霧。(例證來源:《物理學基礎術語手冊》)


二、文學與行為描述(閑適超脫的狀态)

形容人的神态、文風或行為灑脫自然,不拘泥于形式。

權威釋義:

《古代漢語詞典》釋為:“飄逸閑散,不拘束”,如“神情散逸”。

《辭海》引申:“詩文書畫風格疏朗自由,如‘筆意散逸’。”

典型用例:

王維山水詩意境散逸,透露出隱士的超然心境。(例證來源:《中國古典文學審美範疇研究》)


補充說明


參考資料來源(基于權威詞典與學術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3. 古代漢語詞典編委會.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4. 辭海編輯委員會. 《辭海》(第七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散逸”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流散;四下散開

    • 指人或事物分散、流失。例如《北史·儒林傳》提到“學者散逸”,描述學者因戰亂流離失所。
    • 物理層面也指氣體或能量擴散,如冥王星大氣層的氣體“向太空散逸”。
  2. 散失;遺失

    • 多用于文獻、文物等遺失。如《南史·徐勉傳》記載“遺文散逸”,指文稿失傳。
  3. 閑散隱逸

    • 形容生活狀态灑脫、遠離塵世。如《梁書》中“性愛林泉,特好散逸”,強調對自然與閑適的追求。
  4. 灑脫飄逸

    • 指氣質或文風潇灑超脫。唐代王貞白《洗竹》詩以“錦籜裁冠添散逸”形容竹的飄逸美感。

二、讀音與用法


三、應用示例

  1. 古籍引用:
    • 漢蔡邕描述名臣後代“支胄散逸”。
    • 宋代曾鞏強調需“檢防散逸”,防止文書遺失。
  2. 現代用例:
    • 氣候寒冷時,“水分加速人體熱量散逸”。
    • 形容學者“雖處煩亂,思慮散逸仍志于道”。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班本蚌研刨光珤靥泊秦淮不甘心蔔筮慘禍豺豕唱酬刀榼琱刻東林十八賢鬥百草鲂鲆非唯風魔九伯分遣裹腰好語驩遊翬飛火柱獎杯江心鏡戢兵吉羅香驚嘑金絲桃進一層酒伴空口無憑廪饷鳥策鳥旟硼磕剖白棄惡從善啓驗全士卻奁桑戶馺踏山肴海錯盛禮石隄頌子素膳堂坳鐵掌聽政吐喽外徭汪波溫八吟五柞宮下車之始先資偕行西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