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酬的意思、唱酬的詳細解釋
唱酬的解釋
亦作“唱酧”。亦作“ 唱詶 ”。以詩詞相酬答。 唐 白居易 《<因繼集>重序》:“足下雖少我六七年,然俱已白頭矣……而又未忘少年時心,每因唱酬,或相侮謔。” 金 元好問 《論詩》詩之二一:“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醻無復見前賢。” 明 唐寅 《送行》詩:“此日傷離别,還家足唱詶。” 清 吳偉業 《送山東耿中丞青藜》詩:“幕中壯士争超距, 稷下 高賢共唱酬。” 葉聖陶 《倪煥之》十七:“吟詩填詞,那是所謂唱酬,也算很了不起。”
詞語分解
- 唱的解釋 唱 à 依照樂(?)律發聲:唱歌。唱腔。唱段。唱功。唱和(?)。歌唱。 高呼,大聲叫:唱名。唱收。 歌曲:唱個唱兒。 古同“倡”,倡導。 姓。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 酬的解釋 酬 ó 勸酒:酬酢。 用財物報答:酬勞。酬謝。酬金。報酬。 交際往來:應(宯 )酬。酬對。酬和(?)(用詩詞應答)。酬唱(用詩詞互相贈答)。 實現願望:壯志未酬。 筆畫數:; 部首:酉;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唱酬”是古代文人之間以詩詞互相應答、酬一種文學互動形式,常見于詩友、文人的交往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唱酬”指通過創作詩詞進行交流,通常是一方先作詩(“唱”),另一方回應(“酬”)。其核心在于“互動性”,強調詩詞内容或形式上的呼應。例如白居易與友人通過詩歌“相侮謔”(開玩笑),便是典型的唱酬場景。
二、曆史背景
此傳統可追溯至唐代,如劉禹錫與白居易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即為經典唱酬之作。宋代文人亦熱衷此類活動,金代元好問在《論詩》中曾批評過度拘泥形式的唱酬。
三、主要形式
根據唱和規則,可分為四類(參考):
- 一般唱酬:僅主題相關,不限定用韻。
- 步韻(次韻):嚴格使用原詩的韻字及順序。
- 用韻:使用原詩韻字,但順序可調整。
- 依韻:僅押同一韻部,不限定具體韻字。
四、文學意義
唱酬不僅是社交方式,也推動詩詞技藝切磋。例如明代唐寅在送别詩中借唱酬抒發情感,清代吳偉業則以此記錄幕府文人的交流。
示例:白居易寫詩贈友人,友人依原韻回贈,雙方通過詩歌内容表達對時局的感慨或生活志趣,形成思想與藝術的雙向互動。
網絡擴展解釋二
《唱酬》是一個漢字詞語,它可以拆分成“口”和“⺩”,共有16個筆畫。該詞源于古代漢族的樂舞活動,表示表演者在唱歌或跳舞時所得到的報酬或贊賞。這個詞在繁體中寫作「唱酬」。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唱酬》在古代的寫法為「說唳」。這個寫法由「言」和「豸」兩個部首組成,「說」表示說話、歌唱,「豸」則用來表示音樂的媒介,表示用聲音表達感情的方式。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在演出中唱得很出色,獲得了豐厚的唱酬。"
一些相關的詞語包括:歌唱、報酬、獎勵等。近義詞可以有表演費、演出酬勞、辛勤付出所得等。反義詞則可能是無償表演、無回報等。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