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散外的意思、散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散外的解釋

指閑散而無一定職守的官職。《續資治通鑒·宋仁宗嘉祐元年》:“願諸公攜 鎮 之書言于上前,速定大計;如其不然,即賜 鎮 歸田,或解 鎮 之職而置之散外,皆諸公之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散外"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官職或身份狀态,其核心含義是指處于正式編制之外、非核心或閑散的職位或人員。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 基本釋義

  1. 指閑散、無固定職事的官職或人員

    "散"在此有"閑散、非緊要"之意,"外"指在正式編制或核心體系之外。合指那些不承擔主要政務、地位相對次要的官職或人員,常與握有實權的"職事官"相對。例如古代官制中的"散官"(階官,表品級但無實職)或"員外"(正員之外的官員)均可納入此範疇。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第6冊第153頁對"散"的釋義引申;《通典·職官典》對唐代官制的記載。

  2. 指遠離權力中心或核心事務的處境

    引申為被排除在重要決策或核心圈子之外的狀态,帶有邊緣化、不受重用的意味。常用于形容官員或士人未得重用、身處閑職的情形。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第1341頁"散"字條下相關義項;結合《史記》《漢書》中官員遷谪的用例分析。

二、 詞源與演變

"散外"一詞的構成源于古代職官制度:

三、 現代使用與注意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屬曆史詞彙,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職官、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作品中。理解時需結合具體語境,避免與現代詞彙混淆。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1. 羅竹風主編.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7.
  2. 杜佑. 《通典·職官典》. 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02.
  4. 班固. 《漢書》. 中華書局點校本.
  5. 司馬遷. 《史記》. 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散外”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閑散而無固定職守的官職,常見于曆史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與相關背景:

1.基本釋義

2.語境與用法

3.注意其他解釋

部分資料(如)誤将“散外”解釋為“離開原居地到外地”,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混淆了“散居在外”等類似表達,建議以官職釋義為準。

4.總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續資治通鑒》或古代職官辭典(來源:、2、5)。

别人正在浏覽...

班庭本标本初子午線並時不可諱倉英長驅徑入陳王出豕敗禦當手倒躲大學士大豬蹄子冬蔥訛衰訪春伏伺各琅琅割乳廬墓官籍韓朋黃金花回殘回條交喪迹地結攬階迎景風胯夫魁甲勑書藍玉令式攏傍亂人羅幌旅遊帽綿望南車滂浡品流前驅千乘畦戶三陽五會身先朝露叔丈絲竹筦弦邃嚴澾瀸滔涸天老爺髫齓亡殁帷屏舷側鄉啬夫霄晖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