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身體比早晨露水消失還快。比喻很快死亡。《元史·劉因傳》:“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遂遣人於 容城 先人墓側,修營一舍,儻病勢不退,當居處其中以待盡。”
“身先朝露”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總結如下:
指人的身體比早晨的露水消失得還快,比喻生命極其短暫,很快面臨死亡。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網頁中被反複提及(、、)。
成語出自《元史·劉因傳》中的記載:“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原文描述了古人對生命易逝的憂慮,借朝露易幹的特點,強調死亡的迫近。
該成語使用場景較嚴肅,日常口語中較少見,需結合語境謹慎使用。若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元史》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等)。
《身先朝露》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比喻人生短暫,如同朝露一樣,一刹那即逝。
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楚辭·離騷》一文中的一句詩:“身非木石,豈無隕絕期之時哉?”。而後,這句詩被引用時常常以“身先朝露”來概括。
成語“身先朝露”的拆分部首是身,先,朝,露,筆畫分别是7, 9, 10, 13。
古時候,《身先朝露》的寫法有所不同,往往使用繁體字。例如,身可以寫作躉,露可以寫作霤。
1. 他的一生如同一個亮麗的煙花,身先朝露,轉瞬即逝。
2. 她明白生命的脆弱,因此她努力珍惜每一天,不讓自己成為身先朝露的人。
蓬首朝露,萬世一時
昙花一現、短暫、轉瞬即逝
長久、永恒、千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