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日引月長的意思、日引月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日引月長的解釋

謂事物隨時光流逝而日漸增長。語本《國語·齊語》:“昔吾先君 襄公 築臺以為高位,田、狩、罼、弋,不聽國政,卑聖侮士,而唯女是崇……是以國家不日引,不月長。” 韋昭 注:“引,申也;長,益也。”《三國志·魏志·劉馥傳》:“入作納言,出臨京任,富民之術,日引月長。” 唐 白居易 《人之困窮由君之奢欲策》:“雷動風行,日引月長,上益其侈,下成其私,其費盡出於人,人實何堪其弊?”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四》:“ 子夏 之教人也,始于灑掃、應對、進退,而不急于道,使來者自盡于學,日引月長而道自至。” 鄭觀應 《<盛世危言>自序》:“夫寰海既同,重譯四至,締搆交錯,日引月長,欲事無雜,不可得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日引月長”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rì yǐn yuè cháng,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指事物隨着時間推移而逐漸增長或發展。其中“引”意為延伸、擴展,“長”指增加、增益,整體強調一種漸進積累的過程。

2.出處與典故

源自《國語·齊語》,原文為:“是以國家不日引,不月長。” 韋昭注解:“引,申也;長,益也。” 原句以否定形式批評國家未能因時發展,後演變為成語,用于肯定事物隨時間推進的自然增長。

3.引申用法

4.注意事項

該成語屬書面語,日常口語中使用較少,常見于學術或文學表達中。其否定形式“不日引,不月長”則強調停滞不前,需結合語境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國語》原文或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日引月長》的意思

《日引月長》是一句成語,意思是彼此相輔相成,共同進步。

拆分部首和筆畫

《日引月長》的拆分部首為日(rì)和月(yuè),它們的筆畫分别為4畫和4畫。

來源

《日引月長》來源于漢代劉向的《戰國策·燕策四》:“棄燕之民,則燕增晉也;襲燕之士,則燕入于晉也,取國而政之。此引日長、引月長之變也。” 意為如果燕國的人民離開燕國,則燕國将興起而代替晉國;如果燕國的人士被接納,則燕國将附屬于晉國,成為晉國的附庸。這就好像日影推至月影而變長一樣。

繁體

《日引月長》是《日引月長》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根據不同的古代文獻記載,有些字可能會有不同的形态和書寫方法。但是,《日引月長》這句成語的基本字形和結構在古代也是一緻的,隻是可能會有一些細節上的差異。

例句

他們之間的合作正是《日引月長》,共同促進了項目的成功。

組詞

- 日久月累

- 旭日東升

- 朝陽日升

- 月明星稀

- 雲行雨施

近義詞

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相互融合

反義詞

相互阻礙、相互制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