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吏的意思、大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吏的解釋

[local governor in feudal China] 指大官

督撫大吏争上符瑞。——《明史·海瑞傳》

詳細解釋

(1).大臣;大官。《史記·秦始皇本紀》:“羣臣諫者以為诽謗,大吏持祿取容,黔首振恐。” 宋 蘇洵 《上皇帝書》:“惟其大吏無所屬,而莫為之長也,則課之所宜加。何者?其位尊,故課一人而其下皆可以整齊。”

(2).稱獨當一面的地方官。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駱文忠公遺愛》:“ 駱公 督 四川 ,凡 滇 、 黔 、 陝 、 甘 等省大吏之黜陟,及一切大政,朝廷必以諮之。”

(3).指部将。《孫子·地形》:“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将不知其能,曰崩。” 曹操 注:“大吏,小将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大吏”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大臣或中央高官
    指朝廷中地位顯赫的官員,如《史記·秦始皇本紀》提到“大吏持祿取容”,即指身居高位卻明哲保身的官員。

  2. 地方要員或封疆大吏
    指獨當一面的地方長官,如明清時期的總督、巡撫。例如林則徐作為治黃大吏,負責地方治理;清代薛福成記載駱秉章任四川總督時,朝廷常咨詢其意見,也屬此類。

  3. 軍事中的部将或小将
    在軍事語境中,指次于主将的軍官。《孫子·地形》提到“大吏怒而不服”,曹操注解為“小将”。

二、用法與示例

三、總結

“大吏”含義隨語境變化,需結合具體曆史背景判斷。其核心指代權位較高的官員,既包括中央重臣,也涵蓋地方實權派或軍事将領。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吏這個詞可以指代高級官員或者大臣,拆分部首為大和吏,筆畫共計8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漢字的發展。在繁體字中,大吏的寫法保持不變。在古時候,大吏的漢字寫法可能因時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以下是一個示例的句子:他是一位有着豐富經驗和高級技能的大吏。關于大吏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