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五月的意思、三五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五月的解釋

指農曆十五夜的月亮。多特指中秋月。 南朝 梁 王僧孺 《月夜詠城南康新有所納》詩:“二八人如花,三五月如鏡。” 唐 白居易 《遊悟真寺》詩:“是時秋方中,三五月正圓。” 唐 段成式 《觀山燈獻徐尚書》詩:“分明三五月,傳照百千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五月”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文學意蘊

一、基本釋義

“三五月”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層含義:

  1. 時間指代:指農曆的三月和五月,泛指春季至初夏時節。
  2. 月相特指:古代以“三五”表示十五日,故“三五月”特指農曆每月十五日的滿月(望月)。

二、權威詞典解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明确“三五”可表約數(如“三五天”),亦存古義“十五”。如“三五月”即“十五的月亮”,常見于古典詩詞。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2. 《漢語大詞典》

    收錄“三五”作數詞時指“十五”,例證引《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印證“三五月”即滿月意象。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三、文學典例與用法

唐代詩人王昌齡《從軍行》中“高高秋月照長城”雖未直用“三五月”,但“秋月”常指十五滿月,承襲“三五”表月相的傳統。此用法在古典詩文中廣泛存在,凸顯月圓之夜的時空意境。

四、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三五月”的時間義(三月和五月)更為常用,但文學創作仍沿用“十五滿月”的古義,賦予語言凝練之美。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釋義。

總結

“三五月”兼具時間範疇與月相特指的雙重内涵,其核心古義源于“三五”代指“十五”的計數傳統,現代用法則以季節指代為主,二者共存于漢語語義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三五月”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1.基本釋義

指農曆十五的圓月,多特指中秋時節的月亮。這一解釋來源于多個權威詞典和古詩引用(如漢典、滬江線上詞典等)。例如:

2.語言特征

3.延伸用法

在部分語境中,也可泛指其他月份的十五圓月,但需結合詩句或文意判斷。例如唐代段成式《觀山燈獻徐尚書》:“分明三五月,傳照百千燈”,此處可能指元宵節的月亮。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中的用法或相關近義詞(如“三五夜”“月滿”),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敗壞辦公樓悲翁避穽入坑蔡襄慘恻蠶頭馬尾雠戰刺上化下蹴毱大翁敵雠梵蒂岡概行根援裹挾洪祀後裡頭吼三喝四活潑剌胡運講臣漸寖叫嘑交款基本國策金樞記載卷刃癞活臘醅楞角連環字柳桂婁絡末将牧苑七不堪氣動穹礴冥搜杞天之慮全實戎馬倉皇軟裘快馬沈潦孰何水儉屬郡訴求堂額炭紙蜩梁稊田網開三面彎彎扭扭文武班陷隊相靡嬉遨虓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