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重的祭祀。《晉書·江逌傳》:“ 哀帝 以天文失度,欲依《尚書》洪祀之制,於太極前殿親執虔肅,冀以免咎,使太常集博士草其制。”
“洪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洪祀”指隆重的祭祀,其中“洪”意為宏大、盛大,“祀”即祭祀。該詞常用于描述古代帝王或朝廷為祈福、消災而舉行的重要儀式。
曆史出處
據《晉書·江逌傳》記載,晉哀帝因觀測到天象異常,為消除災禍,曾依照《尚書》中的“洪祀”制度,在太極前殿親自舉行莊重的祭祀儀式,并命太常博士制定相關禮儀。
結構與用法
補充信息
“洪”在古漢語中還可指洪水、洪大等,而“祀”除泛指祭祀外,殷商時期也特指“年”(如“十有三祀”)。但“洪祀”一詞專指特定的大型祭祀活動,與天文、災異等事件關聯密切。
如需進一步了解《晉書》中相關記載的細節,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專業詞典。
洪祀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符組成。洪字的部首是水,筆畫為三畫。祀字的部首是示,筆畫為十一畫。
洪祀指的是古代封建王朝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這些儀式通常在宗廟或祭壇上舉行,是向神靈祭祀、祈求豐年、祈福的活動。
洪祀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春官宗伯·大禮》。在古代,祭祀儀式被視為國家最重要的事務之一,洪祀作為國家最盛大的祭祀儀式之一,旨在祈求神靈保佑國家的安甯和繁榮。
洪祀的繁體字為「洪祀」,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洪祀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如在《字林纂要》中,洪字的寫法為「泓」,祀字的寫法為「示」。
1. 今天我們将隆重舉行洪祀祭祀,祈求國家繁榮昌盛。
2. 每年農曆正月,宮廷将會舉行盛大的洪祀儀式。
1. 洪福:指非常大的福氣。
2. 祀神:指祭祀神靈。
盛大祭祀、隆重祭典
平凡日常、普通祭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