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北鬥第一星的天樞星。比喻君位。《宋書·順帝紀》:“朕襲運金樞,纂靈瑤極。” 元 雅琥 《上執政四十韻》:“玉燭調元氣,金樞運大鈞。”
(2).傳說中月亮沒入之處。 宋 周邦彥 《倒犯·新月》詞:“駐馬望素魄,印遙碧,金樞小。”
(3).門上轉軸的美稱。借指門戶。 唐 王勃 《梓州郪縣兜率寺浮圖碑》:“玄房霧轉,抗金樞於桂岊之前。” 蔣清翊 注:“文之金樞,似作樞戶解。” 五代 羅衮 《門銘》:“金樞玉鍵何足牢,止盈脩德後必高。”
“金樞”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典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指北鬥七星的第一顆星“天樞星”,常被用來比喻帝王之位或國家權力核心。例如:
指古代傳說中月亮西沉的位置,常見于詩詞意象。例如:
作為建築構件的雅稱,借指門戶或樞紐。例如: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詩詞和政論中,既承載天文意象(如北鬥、月相),又暗含政治隱喻(如君權)和建築美學(如門軸)。現代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解讀。
《金樞》指的是一種比喻,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一件事物在某種領域中起到至關重要、關鍵的作用或地位。
《金樞》拆分為“金”和“樞”兩個字。其中,“金”的部首是“钅”,總共有8畫;而“樞”的部首是“木”,總共有8畫。
《金樞》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最早出自《左轉金樞》一書,意為左邊的轉軸,即起着轉動、掌管全局的作用。在後來的演變中,這個詞漸漸引申為比喻某人或某事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金樞》在繁體字中為「金樞」。
古代寫《金樞》時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而多見于碑文、古籍等古代文獻中。具體寫法可參考以下圖片:
1. 在這個企業中,總經理是這家公司的《金樞》。
2. 教育被視為國家的《金樞》之一,對于培養優秀人才非常重要。
樞紐(shū niǔ):指事物中的核心、關鍵。
關鍵、要點、中心、核心。
普通、次要、輔助、次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