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屬郡的意思、屬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屬郡的解釋

所屬的郡縣。 唐 韓愈 《送李尚書赴襄陽》詩:“賜書寬屬郡,戰馬隔鄰疆。”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方巨山争體統》:“初非總領之幕客,亦非 湖 廣 之屬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屬郡(shǔ jùn)是漢語曆史地理名詞,指古代行政區劃中受中央或上級行政單位直接管轄的郡級單位,常見于漢代至唐代的行政體系。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層:


一、基礎釋義

  1. 隸屬關系

    “屬”意為隸屬、歸屬,“郡”為古代地方行政單位(介于州與縣之間)。“屬郡”特指受上一級行政機構(如州、刺史部)管轄的郡。例如漢代各郡直屬中央,但監察上分屬十三刺史部。

  2. 行政層級定位

    在州郡縣三級制中(如魏晉南北朝),“屬郡”是州的下一級單位,下轄若幹縣。《辭源》釋:“屬郡謂州所轄之郡”。


二、曆史語境與用例

  1. 漢代監察制度

    漢武帝設十三刺史部監察地方,每部監數個至十餘郡,這些郡即稱“屬郡”。《漢書·百官公卿表》載:“刺史班宣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所指郡國即屬郡。

  2. 唐代羁縻政策

    唐代在邊疆設羁縻州府,其下轄郡由少數民族首領世襲管理,但仍屬中央冊封體系,此類郡亦稱“屬郡”。《新唐書·地理志》提及劍南道松州都督府“領屬郡二十五”。


三、現代引申與語義關聯

  1. 詞義演變

    隨着郡制消亡(唐後改為路、省),“屬郡”一詞漸成曆史概念,但“屬”+行政區劃的模式保留至今(如“屬地”“屬縣”)。

  2. 文化意象

    在古典詩文中,“屬郡”可象征中央與地方的政治紐帶。如王安石詩“屬郡凋殘最汝南”,暗喻地方治理責任。


參考來源(基于權威辭書與古籍):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采用通行紙質版本。如需線上查證,可訪問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國學大師檢索對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屬郡”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于曆史或文獻語境中,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屬郡(拼音:shǔ jùn)指“所屬的郡縣”,即某一行政或管轄範圍内的下屬郡縣。其中:

二、用法與例證

  1. 文獻引用:

    • 唐代韓愈《送李尚書赴襄陽》提到:“賜書寬屬郡,戰馬隔鄰疆”。
    • 宋代周密《齊東野語》記載:“初非總領之幕客,亦非湖廣之屬郡”。
  2. 語境特點:

    • 多用于描述中央或上級行政單位對下屬郡縣的管轄關系。
    • 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現代漢語較少使用。

三、擴展補充

四、總結

“屬郡”是古代行政術語,強調郡縣間的隸屬關系,需結合曆史背景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說文解字》或《漢書·地理志》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八神鄙夫兵衆藏頭亢腦草昧臣妾陳示侈語傳家寶鹑衣百結徂師啖咋店都知放行燔黍捭豚怫異風發歸類歸誼孤俊行己有恥槐樹黃猩子會聚兼官重绂講鐘勦合交午柱街途瘠墨娟好靜秀卷席懇辭涼暗連天烽火領幹理氣俪劄孟秋木斛南陳北崔偶爾袍領萍合披霄決漢契領罄述窮旅秋室蛇谷市稱視死如饴石英玻璃舒眉展眼桃華武漢屋裡家相蒙心慈面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