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充滿活力貌。 元 李好古 《張生煮海》第三折:“則見錦鱗魚活潑剌波心跳,銀腳蟹亂扒沙在岸上藏。”
(2).生動自然。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八:“﹝ 李屏山 ﹞晚甚愛 楊萬裡 詩,曰:‘活潑剌底,人難及也。’”
“活潑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形容生命力旺盛
多用于描繪生物或場景的活躍狀态。例如元代李好古在《張生煮海》中寫道:“錦鱗魚活潑剌波心跳”,以魚的躍動展現生機。
指表達或藝術的生動性
元代文人劉祁在《歸潛志》中提到,李屏山稱贊楊萬裡的詩“活潑剌底,人難及也”,強調其詩文自然靈動、不拘泥于形式。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内容,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活潑剌》是一個在漢語中常用的詞語,表示一個人或事物的性格、行為充滿活力、生動有趣的狀态。這個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脫穎而出、充滿生氣或某種事物表現出生機勃勃的特質。
根據漢字的構造規則,我們可以把《活潑剌》拆分為以下的部首和筆畫:
活(冰部):表示水流動的樣子,共有6個筆畫。
潑(水部):表示水流或激流濺起的樣子,共有8個筆畫。
剌(刀部):表示刀刃的樣子,共有9個筆畫。
《活潑剌》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的過程。最初的寫法可能是“活剌”,後來加入了“潑”的部分來強調更加生動的特質。
《活潑剌》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活潑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中的記載,古時的寫法是「活剌」,沒有加入後來的「潑」部分。
以下是一些使用《活潑剌》的例句:
1. 這個孩子真是個活潑剌跳的小東西,一點也不悶。
2. 這幅畫充滿了活潑剌跳的色彩和線條,看起來非常有活力。
3. 這種動物在野外非常活潑剌跳,難以捕捉。
一些由《活潑剌》組成的詞語有:
1. 活潑剌跳
2. 活潑剌達
3. 活潑剌人
一些與《活潑剌》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活力四溢
2. 生機勃勃
3. 靈動
與《活潑剌》相反的意思的詞語包括:
1. 沉悶
2. 呆闆
3. 無動于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