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儒的意思、三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儒的解釋

指 漢 代的 董仲舒 、 公孫弘 、 兒寬 。《漢書·循吏傳序》:“唯 江都 相 董仲舒 、内史 公孫弘 、 兒寬 ,居官可紀。三人皆儒者,通於世務,明習文法,以經術潤飾吏事。”一說,指 漢 代的 董仲舒 、 劉向 、 揚雄 。見 宋 王應麟 《小學绀珠·名臣下·三名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由于未搜索到相關網頁資料,我無法提供符合原則(專業性、權威性、可信度)且附帶可靠來源引用的完整解析。漢語詞典中"三儒"并非獨立詞條,其具體含義需結合特定學術語境(如思想史流派、人物并稱等)方能準确闡釋。建議通過以下權威渠道進一步考證:

  1. 專業辭書

    查閱《中國儒學大辭典》《哲學大辭典》等工具書中關于儒家學派分類或代表人物群體的相關條目。

  2. 思想史專著

    參考《宋明理學史》《中國思想通史》等著作,重點關注宋明時期儒學流派劃分(如"濂洛關閩"三派)或特定并稱(如明清之際"三大儒")。

  3. 學術數據庫

    檢索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等平台的期刊論文,以"三儒"為關鍵詞篩選哲學、曆史學領域的權威研究。

建議補充具體語境(如曆史時期、學派背景)後重新提問,以便提供精準解答。

網絡擴展解釋

“三儒”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具體分析:

  1. 主流解釋(漢代三人)
    通常指西漢時期的三位儒學家:董仲舒、公孫弘、兒寬。

    • 曆史背景:三人活躍于漢武帝時期,主張以儒學治國,推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學成為官方正統思想。
    • 貢獻特點:
      •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理論,奠定漢代儒學基礎。
      • 公孫弘:首位儒生出身的丞相,推動儒學與政治結合。
      • 兒寬:精通《尚書》,以經學指導司法實踐。
  2. 次要解釋(另一組三人)
    宋代學者王應麟在《小學绀珠》中提出另一種分類,指董仲舒、劉向、揚雄。此說法較少被後世沿用。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例如:“漢武時期的三儒,将儒學從學派發展為治國綱領”(參考《漢書·循吏傳序》)。


注意:需避免與“儒家三聖”(孔子、孟子、荀子)混淆。若網頁中存在混用情況,建議以權威典籍或史學界通用說法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暗息白衣冠傍文播生不甘寂寞吃不服玳瑁編大計電政遞代遞勝遞負抖搜梵行先生服污蓋棺論定甘棠之惠估倒古樂故琴浩博河員還魂草假象牙急鬥階品摳索扣舷魁俊樂得聯翻離不得臨存六纛龍王爺隆永論記馬黑年終杻鐐逆銷袍袴霹靂楔千斤擔奇伎奇門遁甲清羸水晶宮唆調宿鐵刀湯婆檀袖同處同學録焞耀枉物難消萬目睚眦溫谷狹口袋顯罰諧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