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吏的等級品位。《後漢書·丁鴻傳》:“ 鴻 與司空 劉方 上言:‘凡口率之科,宜有階品,蠻夷錯雜,不得為數。’”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封建》:“内外羣官,選自朝廷,擢士庶以任之,澄水鏡以鑒之。年勞優其階品,考績明其黜陟。” 宋 曾鞏 《責禦史制》:“夫身任紀綱之司,而抵冒若此,雖朕欲貸汝,而知公議何?斥守偏州,尚仍階品,往新厥志,庶蓋前愆。”
“階品”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官吏的等級制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階品”由“階”(層次、等級)和“品”(品級、類别)組合而成,特指官吏的等級和職位高低,反映古代官制的層級劃分。
該詞也隱含着社會等級制度的特點,是研究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切入點。現代多用于曆史文獻分析或比喻性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階品劃分或案例,可參考《漢典》《後漢書》等來源。
階品是一個漢字詞彙,主要表示物品或事物的等級、層次。它由“阜”作為部首,由“品”作為後面的部分。
階品的部首是“阜”,它是古代城牆的意象,表示高大堅固。階品的總共有8個筆畫,分别是“一、丨、丨、丨、㇏、丨、一、丨”。
“階品”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家》中,用來指代物品的等級和層次。後來逐漸泛指各類事物的等級區分。
繁體字的“階品”寫作“階品”,“階”代表階梯、台階,“品”表示等級層次。
古時候,“階品”的漢字寫法和現代大緻相同,唯一的區别是“阜”的部首寫作“阝”,表示土地的象形字。
1. 在這個公司中,工資高低表明了員工的階品。
2. 社會的發展需要不同階品的人才共同努力。
階品的組詞有:階級、級别、産品等。
階品的近義詞有:等級、層次、檔次。
階品的反義詞有:低品、次品、下等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