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計的意思、大計的詳細解釋
大計的解釋
(1) [a major programme of lasting importance]∶重大的謀略或計劃
(2) [general exam for officials]∶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績
(3) [national annual accounting]∶國家年終核算
詳細解釋
(1).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績。《周禮·天官·太宰》:“三歲則大計羣吏之治,而誅賞之。”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三歲考績。”
(2). 明 清 兩代6*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計,每三年舉行一次。《明史·佞倖傳·朱隆禧》:“由進士歷 順天府 丞,坐大計黜。” 清 姚鼐 《邱松亭家傳》:“君采購嚴禁吏蠹……大計列一等,當擢。”參閱《清文獻通考·職官四》。
(3).重大的謀略或計劃。《國語·吳語》:“不勇,則不能斷疑以發大計。”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劄率爾遣興寄遞呈蘇渙侍禦》詩:“ 郭欽 上書見大計, 劉毅 答詔驚羣臣。” 宋 蘇轼 《答呂元鈞書》之二:“士大夫相顧避罪而已,何暇及中外利害大計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代表﹞就有關國家建設事業的根本大計及其他重要措施,向全國************大會……提出建議案。”
(4).謂國家歲終核算。《周禮·天官·序官》“司會” 漢 鄭玄 注:“司會主天下之大計。”《魏書·袁翻傳》:“今之豫度,微似小損,歲終大計,其利實多。”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用于“不”後,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 年長,排行第一:老大。 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 時間更遠:大前年。 〔大夫〕古代官職,位于“ 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确:大概。大凡。卿”之
- 計的解釋 計 (計) ì 核算:計時。計量(刵 )。計日程功。 測量或核算度數、時間、溫度等的儀器:晴雨計。濕度計。 主意,策略:計策。計謀。 謀劃,打算:計劃。計議。 姓。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大計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大計”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一、核心釋義
-
長遠的重要計劃
指具有戰略意義或深遠影響的重大決策,如國家發展、百年規劃等。例如:“百年大計”“共商發展大計”。
例句:“他提出了振興經濟的宏圖大計。”
-
古代官吏考核制度
- 考績制度:明清時期對地方官員每三年一次的政績考核,稱為“大計”,結果影響官員升遷或懲處。
- 曆史淵源:最早可追溯至《周禮》中“三歲則大計群吏之治”的記載。
-
國家年終核算
指古代對國家財政、人口等進行的年度統計與核算,屬于行政管理範疇。
二、使用場景
- 現代語境:多用于描述國家戰略、企業發展等宏觀規劃,如“教育大計”“環保大計”。
- 曆史文獻:常見于古代政治制度或治國策略的讨論,如《國語·吳語》中“斷疑以發大計”。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可通過等來源進一步查閱詞義演變及例句。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計》這個詞意思是指一個重大的計劃或決策。它的拆分部首是大和計,其中大表示大小、龐大的意思,計表示計劃、思考的意思。根據筆畫順序來看,大計這個詞有8個筆畫。《大計》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用字,它的繁體字是「大計」。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大計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比如在小篆字裡它可能寫成「大計」。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制定了一個周密的大計,希望能在未來幾年内實現。
一些與大計有關的組詞有:制定大計、執行大計、龐大計劃等。和大計意思類似的近義詞有:重要計劃、重大決策、重要方案等。反義詞方面,與大計意思相反的詞可能是小事、微不足道、瑣碎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