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六纛的意思、六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六纛的解釋

(1).六面軍中大旗。 唐 節度使軍中所用。《新唐書·百官志四下》:“節度使掌總軍旅,顓誅殺……辭日,賜雙旌雙節,行則建節,樹六纛。”《太平禦覽》卷三三九引《太白陰經》:“古者天子六軍,諸侯三軍;今天子十二,諸侯六軍,故纛有六以主之。” 唐 白居易 《送令狐相公赴太原》詩:“六纛雙旌萬鐵衣, 并 汾 舊路滿光輝。”

(2).泛指軍中主帥的大旗。 唐 張籍 《将軍行》:“ 蓬萊殿 前賜六纛,還領禁兵為部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六纛”是古代軍事相關的專有名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六纛(liù dào)指唐代節度使軍中的六面大旗,象征主帥的軍事權威,後也泛指軍隊統帥的旗幟。其核心含義包含:

  1. 數量與用途:特指六面成組的大旗,用于軍事儀式或行軍時樹立,體現軍隊等級制度(《新唐書》記載節度使受命時“樹六纛”)。
  2. 曆史演變:原為周代天子六軍、諸侯三軍的制度遺存,唐代演變為節度使的儀仗标識(《太平禦覽》引《太白陰經》)。

二、文化象征

在文學作品中常借代軍隊統帥權,如:

三、補充說明

拼音标注為liù dào,注意“纛”字讀音與“導”相同,非“毒”(dú)。此詞現代已不常用,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古詩詞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六纛》的意思

《六纛》(liù dàn)是一個詞語,指的是古代官員的軍銜和頭銜。它代表着高位和權力,隻有很少的人被授予此頭銜。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六纛》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分别是:

來源和繁體

《六纛》一詞源于中國古代官制,是官員軍銜的稱謂。在繁體字中,六纛寫作「六簹」。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關于《六纛》的寫法,沒有明确的古代版本。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六纛》的例句:

  1. 他是我國曆史上擔任六纛之一的重要将領。
  2. 六纛是古代官制中的高級頭銜。
  3. 這位官員被授予了六纛的頭銜。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關于《六纛》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如下:

  1. 組詞:六纛之一、六纛将領、六纛頭銜。
  2. 近義詞:大纛、高纛。
  3. 反義詞:低級頭銜、下屬軍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