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藐三菩提的意思、三藐三菩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藐三菩提的解釋

佛教語。梵文Samyaksambodhi的音譯。指佛陀所證的“等正覺”。《心經》:“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省作“ 三菩提 ”、“ 三藐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劫比羅伐窣堵國》:“今産太子,當證三菩提,圓明一切智。” 清 蔣士铨 《空谷香·香銷》:“看他低眉合掌微微笑,把虛無打破歸三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藐三菩提”是佛教術語,源自梵文Anuttara-samyak-saṃbodhi,意為“無上正等正覺”。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1.梵文構成與字面意義

2.佛教定義與内涵

3.與其他覺悟層次的對比

4.經典出處與修行意義

5.通俗理解

可比喻為對宇宙和生命本質的完全洞察,兼具智慧與慈悲,能轉化生死為涅槃、煩惱為菩提,是佛教修行的最高目标。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心經》《金剛經》等經典,或查閱佛教辭典(如漢典、搜狗百科)中的詞條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藐三菩提》的意思

《三藐三菩提》是佛教的術語,意為“三世諸佛的完全覺悟”。在佛教中,三世指的是過去世、現在世和未來世,而菩提則是指佛陀或衆生的覺悟。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藐三菩提》一詞由三個漢字組成,分為以下部首和筆畫:

- "三"字的部首是“一”(一畫); - "藐"字的部首是“艹”(艹草字頭部,三畫); - "菩"字的部首是“艹”(艹草字頭部,三畫); - "提"字的部首是“手”(手部,九畫)。

來源和繁體

《三藐三菩提》一詞最早出現在《法華經》中,是佛教大乘經典之一。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三"字在古代寫作“參”;"藐"字在古代寫作“覒”;"菩"字在古代寫作“菐”;"提"字在古代寫作“是”。

例句

以下是關于《三藐三菩提》的一些例句:

- 佛陀通過修行實現了三世諸佛的完全覺悟,即《三藐三菩提》。 - 弘揚佛法,讓更多的人邁向《三藐三菩提》的境地。 - 學習《三藐三菩提》,我們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靜與解脫。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 組詞:三世、藐視、菩薩、提升。 - 近義詞:三界菩提、自覺境界、菩提心。 - 反義詞:迷惑、無覺悟、無菩提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