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行滿的意思、功成行滿的詳細解釋
功成行滿的解釋
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圓滿。
詞語分解
- 功的解釋 功 ō 勞績,成績,與“過”相對:功勳。功績。論功行賞。徒勞無功。功德無量(刵 )。功成不居(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于自己)。 成就,成效:成功。功能。功虧一篑。事半功倍。急功近利。 物理學上指用力使物體
- 滿的解釋 滿 (滿) ǎ 全部充實,沒有餘地:滿足。滿意。充滿。飽滿。美滿。滿腔熱血。琳琅滿目。滿載而歸。 到了一定的限度:滿員。滿月。不滿周歲。 驕傲,不虛心:自滿。志得意滿。 十分,全:滿世界(到處)。滿堂
專業解析
"功成行滿"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指事業獲得成功,同時德行也達到圓滿的境界。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進行詳細闡釋:
一、字面釋義與核心含義
- "功成"
指所建立的功業、事業或目标已經完成、獲得成功。強調外在成就的達成,如完成重大任務、建立功勳等。
- "行滿"
"行"指德行、操守或修行,"滿"即圓滿、完備。強調内在道德修養或精神境界的完善,達到無缺憾的狀态。
整體釋義:既成就了功業,又完善了品德,内外兼修,實現人生價值的雙重圓滿。
二、文化淵源與哲學内涵
該成語蘊含儒家"立德立功"與道家"修行圓滿"的思想融合:
- 儒家視角:呼應《左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強調功業與德行的統一。
- 道家/佛家視角:常見于宗教典籍,如道教指煉丹修道大成(《悟真篇》),佛教指修行證果(如《西遊記》中唐僧取經功成行滿)。
- 深層寓意:批判"唯成功論",主張成就需以德行為根基,體現中國傳統"内聖外王"的理想人格追求。
三、典籍出處與權威用例
- 道教經典
金代王重陽《悟真篇》:"德行修逾八百,陰功積滿三千。均齊物我與親冤,始合神仙本願。" (注:此處體現修行圓滿)
- 文學名著
《西遊記》第九十八回:"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待九九功成行滿,同登彼岸。"描述唐僧取經功德圓滿。
- 曆史語境
元代楊暹《西遊記雜劇》:"唐僧今日功成行滿,正果朝元。"強化宗教修行與事業成就的雙重完成。
四、現代用法與語義延伸
- 傳統語境:多用于宗教修行或曆史人物評價(如"諸葛亮輔佐蜀漢,功成行滿")。
- 當代應用:
- 贊譽成功人士德才兼備(如科學家、企業家);
- 勉勵個人在追求目标時兼顧道德修養;
- 批判"成功學"片面性,強調精神價值與物質成就并重。
五、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 《漢語大詞典》:
"功業成就,德行圓滿。多指道家修煉成仙或佛家修成正果。"(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
- 《成語源流大辭典》:
"原為宗教術語,後泛喻事業成功且品德無虧。"(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
"功成行滿"不僅是對成就的褒獎,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德業雙修"價值觀的高度凝練。其跨宗教、跨時代的語義生命力,印證了中華民族對精神境界與世俗成就平衡統一的永恒追求。
網絡擴展解釋
“功成行滿”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 傳統解釋:原指功德成就、道行圓滿,多用于宗教或修行語境,強調通過積累善行和功德達到圓滿境界。例如元代戲曲中常描述修道者“功成行滿”後飛升成仙。
- 現代引申:部分解釋擴展為事業或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并感到心滿意足,但這一用法并非傳統核心含義。
二、出處與典故
- 最早記載:出自元代嶽伯川的雜劇《鐵拐李》,原文為“等他功成行滿,貧道再去點化他”。
- 其他用例:清代《說嶽全傳》第一回提到“直待功成行滿,方許你歸山”,延續了修行圓滿的語境。
三、用法與語境
- 傳統用法:多用于描述宗教人物(如僧人、道士)完成修行或積累功德後的狀态。
- 近義詞:功完行滿、行成功滿。
- 語法功能:通常作謂語或賓語,如“今日個功成行滿,駕青鸾證果朝元”(《劉行首》)。
四、例句參考
- 《西遊記》第九十八回:“猿熟馬馴方脫殼,功成行滿見真如。”
- 清·錢彩《說嶽全傳》:“直待功成行滿,方許你歸山,再成正果。”
五、注意點
- 語義演變:現代語境中偶見泛化使用,但傳統含義仍側重宗教修行的圓滿,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
- 權威差異:低權威來源(如、7)提出的“事業成功”解釋需謹慎采納,建議以古籍用例為準。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鐵拐李》《說嶽全傳》等原著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逼迩比肩疊踵伯道忏七查鋪癡頑充融打瓜得蔔低首籓羝番阏豐績墳飄汞柱規行祻水很忤黃夷寰極簡尺郊尹極情盡緻棘突舊事俊傑兩虎煉石補天寥迥獵捷淩替流潤流譽麥穟面署第一南蠻鴃舌内史甯折不彎偏辨平滅平圃砌填秋飈褥特鼠喪生賞善罰惡飾終術士私販俟分松花牋素裹填壑天目山同音共律脫白挂綠脫獄蚊子船綫麻校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