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物已買就之後,要求增益少許。 清 朱駿聲 《說文通訓定聲·食部》:“今 蘇 俗買物請益,謂之讨饒頭。” 清 王有光 《吳下諺聯·有馀》:“月子灣灣照九州,太白金星做個讨饒頭。變星銅錢銀子,落滿吾哩 江南省 。”
“讨饒頭”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主要用法可歸納如下:
基本含義
指購物交易完成後,買方要求賣方額外贈送少量物品或服務。例如買水果稱重後,顧客請求商家多添幾個果子作為“添頭”。這一用法在江浙方言中較為常見,體現市井交易的人情互動。
詞源與演變
根據清代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記載,該詞最早見于蘇州地區,“今蘇俗買物請益,謂之讨饒頭”。其中“饒頭”指額外贈送的部分,“讨”則是主動索要的動作。
使用場景
多用于市集、菜場等日常交易場景,帶有一定诙諧色彩。如舉例:“買2斤蘋果後要求商家贈送小蘋果,贈送的部分即饒頭”。
需注意的特殊解釋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為逃避懲罰而讨好他人”,但這種用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可能與方言詞義混淆相關,建議以購物場景的釋義為準。
該詞生動反映了傳統市井文化中的交易智慧,現代仍常見于江浙滬方言區。若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可查閱《吳下諺聯》等清代文獻。
讨饒頭,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為讠和饣,筆畫總數為19畫。
《讨饒頭》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的諺語和習語。它通常用來形容人們在出現錯誤或犯錯後,極力悔過并請求原諒的态度和行為。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為「討饒頭」。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讨饒」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讨字的舊寫法為「討」,饒字的舊寫法為「饒」。
下面是一個使用「讨饒頭」一詞的例句:
他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後,立刻低頭讨饒,希望得到原諒。
以下是一些與「讨饒頭」相關的詞語:
組詞:讨饒、求饒、忏悔
近義詞:認錯、悔過、贖罪
反義詞:批評、指責、懲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