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稽殆的意思、稽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稽殆的解釋

贻誤,耽擱。 宋 歐陽修 《與劉侍讀書》:“自過年便欲奉狀,隻俟 薛司勳 歸。 薛 既以事滞留,遂成稽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漢語詞典釋義:稽殆

“稽殆”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極低。其核心含義指因拖延、耽擱而導緻事情陷入危險或失敗境地。以下是詳細解析:

  1. 本義解析:

    • 稽: 本義為停留、延遲、考核。《說文解字》:“稽,留止也。”引申為拖延、耽擱、耽誤之意。
    • 殆: 本義為危險。《說文解字》:“殆,危也。”引申為接近、幾乎、失敗、敗壞之意。
    • 稽殆: 二字結合,意指因稽延(拖延、耽擱)而緻使事情處于危險狀态或瀕臨失敗。強調拖延行為帶來的嚴重後果。
  2. 引申義與用法:

    • 強調因不及時處理、行動遲緩而導緻錯失良機、陷入困境或功敗垂成。
    • 常帶有警示、告誡的意味,提醒人們處理事務要迅速及時,避免因拖延釀成大患。
    • 屬于書面語,多見于古代典籍或論述曆史教訓、治國理政的文章中。
  3. 權威典籍出處與參考:

    • 《康熙字典》:作為古代權威字書,其對“稽”的解釋包含“留止也,遲也”,“殆”解釋為“危也,近也”,為理解“稽殆”的構詞和本義提供了基礎。
    • 《漢語大詞典》:作為現代最大型的漢語語文詞典,其對“稽”的釋義包含“延遲;拖延”,如“稽遲”、“稽延”;對“殆”的釋義包含“危亡,危險”,如“危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雖然該詞典可能未直接收錄“稽殆”詞條,但其對單字的詳盡釋義是理解複合詞“稽殆”的權威依據。
    • 古代文獻用例(核心佐證):
      • 最直接、最經典的出處見于《荀子·儒效》:“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無益于理者廢之,夫是之謂中事。知說失中事,謂之奸事;力事失中事,謂之奸力;知說、力事失中事,謂之奸人。奸事、奸力、奸人,聖王之所禁也。勞知而不律先王,謂之奸知;勞事而不稽殆,謂之奸事。” 此處的“勞事而不稽殆”,楊倞注雲:“事至而勞,不能即決,稽留危險。”意指處理事務辛勞卻因拖延而緻危殆。這是“稽殆”一詞最權威的文獻來源和釋義依據。

“稽殆”意指因拖延耽擱(稽)而導緻事情陷入危險或失敗境地(殆)。它是一個帶有警示意味的文言詞彙,強調及時行動的重要性,以避免因延誤産生嚴重後果。其核心語義和經典用例主要源自《荀子·儒效》。

網絡擴展解釋

“稽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1.基本釋義

2.字義溯源

3.使用場景

4.注意争議

5.近義詞與關聯詞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詳細用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歐陽修文集或《漢典》等權威辭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戀白須公避弟並頭蓮襏襫池田牀頭錢吹毛數睫吹散噉飯打談的嗣雕甿發撚反命棼輪鈎曲刮野鬼古北區黃童白颠洄水獲偶疆甽将惜鑒世家屬區甲乙膏譏惡結締組織鞿鞚盡言九寡開疆拓土克諧兩栖類理國籬喧亂烘烘麻麻茅蔔黴菌木戆撓挫盤屈撲魚情賞榮吝散差馬上行下效煞強似爽心悅目私有觀念隨語生解宿殃調和陰陽鐵絲床通呈文蛋汙慢逍遙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