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殆的意思、稽殆的詳細解釋
稽殆的解釋
贻誤,耽擱。 宋 歐陽修 《與劉侍讀書》:“自過年便欲奉狀,隻俟 薛司勳 歸。 薛 既以事滞留,遂成稽殆。”
詞語分解
- 稽的解釋 稽 ī 停留:稽留。稽滞。 考核:稽核。稽查。稽考。無稽之談。 計較:反唇相稽。 至。 姓。 稽 ǐ 〔稽首〕古代的一種禮節,跪下,拱手至地,頭也至地。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 殆的解釋 殆 à 危:危殆。危乎殆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懂得滿足不貪心就不會受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遭到危險)。 大概,幾乎:傷亡殆盡。 古同“怠”,懈怠。 筆畫數:; 部首: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稽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1.基本釋義
- 拼音:jī dài(部分資料标注讀音為jī dài,但需注意“稽”在古漢語中亦可讀qǐ,具體需結合語境)
- 詞義:指贻誤、耽擱,強調因故拖延或未能及時完成某事。例如宋代歐陽修在《與劉侍讀書》中寫道:“薛既以事滞留,遂成稽殆”,意為薛司勳因事滞留,導緻事情被耽擱。
2.字義溯源
- 稽:本義為停留、延遲(如“稽留”),引申為核查(如“稽查”)。在“稽殆”中取“滞留、拖延”之意。
- 殆:可表示危險(如“危殆”)、幾乎(如“傷亡殆盡”),或通“怠”(懈怠)。此處與“稽”結合,更偏向“延誤導緻風險”的語境。
3.使用場景
- 多用于書面或古文,描述因客觀原因(如他人滞留、事務繁雜)導緻的延誤,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正式表達中。
4.注意争議
-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稽殆”解釋為“困苦危險的境地”,但此釋義與權威文獻(如歐陽修原文)及主流辭書(如漢典、滬江詞典)不符,可能為誤釋。
5.近義詞與關聯詞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詳細用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歐陽修文集或《漢典》等權威辭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稽殆的意思
稽殆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審查、考察,以及審察事情是否屬實。
拆分部首和筆畫
稽(ji1)殆(dai4)由兩個部首構成:
1. 稽:由禾部和示部組成,禾部表示與農業相關,示部表示蔔問。
2. 殆:隻有一個殳部,表示殺死、奪取。
拆分筆畫如下:
1. 稽:總筆畫數為12,橫平豎撇鈎折捺組成。
2. 殆:總筆畫數為10,橫豎撇折折組成。
來源和繁體
稽殆源自《詩經·豳風·稽颡》篇中的一句詩:“稽颡自下,民莫不穀”。其中的“稽颡”就是指審查狀況。
繁體字為「稽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稽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根據字形學研究,稽字的舊字形是由“穀”和“旡”的組合,穀表示農業,旡表示探尋。
殆的舊字形為“歺”,表示殺。
例句
1. 他工作認真細緻,稽殆每一個細節。
2. 我們需要對這個事件進行稽殆,以便找到真相。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稽查、稽核、稽察。
近義詞:審查、考察、調查。
反義詞:草率、馬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