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牋啓的意思、牋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牋啓的解釋

下達上的箋記、書啟。《新唐書·百官志一》:“下之達上,其制有六:一曰表,二曰狀,三曰牋,四曰啟,五曰辭,六曰牒。”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三:“ 宣和 間,雖風俗已尚諂諛,然猶趣簡便。久之,乃有以駢儷牋啟與手書俱行者。主於牋啟,故謂手書為小簡。” 鄭觀應 《盛世危言·考試下》:“一為文學科,凡詩文詞賦章奏牋啟之類皆屬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牋啓”是漢字中的複合詞,由“牋”和“啓”二字組成。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字形結構與本義

  1. 牋(jiān):本義指古代用于注釋經書的小幅竹簡,後引申為書信或文書的代稱。《說文解字》提到“牋,表識書也”,指附加在書籍上的注釋或說明。
  2. 啓(qǐ):原義為“打開”,後擴展為陳述、報告,如《說文解字》釋為“啓,教也”,指通過文字表達意圖。

二、複合詞釋義

“牋啓”合指古代用于陳述事務或表達請求的正式文書,常見于官方或文人往來書信。例如《文心雕龍·書記》中提及“牋者,表也,表識其情也;啓者,開也,開陳其意也”,強調其兼具說明與陳述的雙重功能。

三、曆史演變與用法

唐宋時期,“牋啓”多用于臣子向帝王呈遞的奏章或文人間的禮儀式書信,内容需符合特定格式與敬語。例如《全唐文》收錄的官方文書中,“牋啓”常以骈文形式書寫,體現典雅莊重的風格。

四、現代語義與權威參考

現代漢語中,“牋啓”一詞已較少使用,但研究古代文獻時仍需掌握其含義。《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古代奏事或書信的文體”,并引《南史·文學傳》佐證其曆史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

“牋啓”是一個由“牋”和“啓”組合而成的古漢語詞彙,多用于書信或文書。以下是具體解釋:

1.單字釋義

2.組合詞義

“牋啓”可理解為以書信形式陳述或請求的文體,類似“奏啟文”,常用于古代官方或私人信函中,兼具“箋”的書寫載體和“啟”的陳述功能。例如:宋代公文常用“箋啟”作為下級向上級陳事的文書。

3.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牋啓”已不常用,但“啟”仍保留在“啟事”“開啟”等詞彙中;“箋”則多見于古典文獻或詩詞注釋(如“詩箋”)。

擴展補充

如果需要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用例,建議查閱《說文解字》或古代書儀類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箭百羅辨斷筚篥菜圃草辮晨昏定省打眼目動字兜兜褲兒罰布浮惰浮習杆塔高嶷光珠鼓翼喊山含蘊鴻輝懷民混日子儉恪積高景像金莖窘匮銡子居止可勝老斫輪連最遼東歸鶴鬣疬六道輪回蒙茏摩诃謀差内主篇聯竊據要津氣數羣廟掃松勝負兵家之常甚設食不二味食而不化霜鐘順祀瑣沙檀郎謝女通風讨信通領土販畏事五坊小兒五色衣無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