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哭颠蹶。《陳書·孝行傳·謝貞》:“年十四,丁父艱,號頓於地,絶而復蘇者數矣。”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二八:“如佛滅度,比丘衆躃踴哭泣,皆若不自勝者,雖飛鳥走獸之屬,亦作號頓之狀。”
“號頓”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ào dùn,其核心含義為痛哭颠蹶,形容因極度悲傷而痛哭、跌倒或情緒失控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號頓”是典型的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曆史文獻和文學作品中常作為情感表達的修辭手法。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陳書》《聞見後錄》等古籍原文。
號頓是漢字中的一個字,拆分部首是口和點,總共有6畫。它的意思是指動作忽然間停頓或間斷。
號頓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是由"號"和"頓"兩個字組合而成。"號"表示音響、響亮,"頓"表示暫停、停頓。它的意思可以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動作突然間停止,例如:一頓大笑、忙了半天,突然間停頓下來。
在繁體字中,號頓的字形相對于簡體字略有不同,但意思和用法都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號頓在古代的寫法是"虍 .,"其中"虍"表示"口"的意思,下方的點表示停頓的意思。
以下是號頓這個詞的一些例句:
1. 他喘了一會兒氣,號了一頓,繼續說道。
2. 這個故事令人捧腹大笑,不時讓人哈哈大笑號個頓。
3. 他把工作做到一半,突然間沒了動靜,過了一會兒才開始繼續。
除了號頓,還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例如:
1. 號響:指叫聲、聲音響亮。
2. 呼號:指大聲喊叫。
3. 振聾發聩:形容聲音很響亮。
相對于號頓的近義詞有:
1. 停頓:指動作或聲音的中斷。
2. 暫停:指暫時停止、中斷。
3. 停滞:指停止前進、發展。
號頓的反義詞是連續,表示動作或聲音在時間上沒有中斷、連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