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衆的意思、濟衆的詳細解釋
濟衆的解釋
救助衆人。《論語·雍也》:“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衆,何如?可謂仁乎?”《紅樓夢》第七七回:“這東西雖然值錢,總不過是藥,原該濟衆散人才是。”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十二章:“智以開物成務、利用、前民;仁以博施、濟衆、愛人、利物,自智仁以外無以為榮。”
詞語分解
- 濟的解釋 濟 (濟) ì 渡,過河:同舟共濟。 對困苦的人加以幫助:濟世。救濟。赈濟。周濟。接濟。 補益:無濟于事。 濟 (濟) ǐ 〔濟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國河南省,流經山東省入渤海。 (濟) 筆畫數:;
- 衆的解釋 衆 (衆) ò 許多:與“寡”相對:衆人。衆多。衆矢之的。芸芸衆生。 許多人:大衆。群衆。民衆。衆口铄金。衆目睽睽。衆叛親離。衆擎易舉。 寡 筆畫數:; 部首:人;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濟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1.基本含義
“濟衆”指救助、幫助衆多人,強調對他人的關懷與奉獻精神。其中,“濟”意為救濟、扶助,“衆”指大衆或群體。
2.詞源與經典引用
- 《論語》中的起源:孔子在《論語·雍也》中提出“博施于民而能濟衆”,将其視為“仁”的重要體現。
- 文學作品引用:如《紅樓夢》第七十七回提到“藥原該濟衆散人”,強調物品應用于助人;康有為《大同書》中則以“仁以博施、濟衆”闡述理想社會觀念。
3.使用場景
- 描述善行:多用于褒揚個人或集體的慈善行為,如“他畢生緻力于濟衆事業”。
- 強調品德:常與“仁德”“博愛”等概念關聯,體現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追求。
4.發音與常見混淆
- 正确讀音為jì zhòng(“濟”讀第四聲),而非“jǐ zhòng”。需注意與“接濟”(jī jì)等詞彙的發音區别。
5.近義詞與延伸
- 近義詞如“博施濟衆”“普度衆生”,均強調廣泛救助的理念。
- 現代語境中可延伸至公益、社會福利等領域,如“企業濟衆行動”。
總結來看,“濟衆”是融合傳統文化價值觀的詞彙,既承載曆史淵源,也適用于當代社會對互助精神的表達。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論語》原文或相關文學評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濟衆的意思
濟衆(jì zhò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幫助衆多的人。它包含了“濟”和“衆”兩個字。
拆分部首和筆畫
濟字的部首是氵,它的總筆畫數是8。衆字的部首是人,它的總筆畫數是6。
來源
濟衆一詞的來源于信念和行為的意義,通常表示幫助和援助衆多的人。它強調了施舍和慷慨的精神,體現了關心他人和幫助他人的價值觀。
繁體
濟衆的繁體字是濟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濟字有多種寫法,如濟、濟等。衆字也有多種寫法,如衆、衆等。
例句
1. 他一直緻力于濟衆活動,幫助他人脫離困境。
2. 這個慈善機構通過各種方式濟衆,改善社會的福利狀況。
組詞
濟事、濟貧、濟困、濟弱、濟病、濟急、濟學、濟世等。
近義詞
幫助、援助、助人為樂
反義詞
傷害、損害、虐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