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桑树的根。可作中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桑》:“古《本草》言桑根见地上者名马额,有毒6*杀人;旁行出土者,名伏蛇,亦有毒,而治心痛。”
(2).蜻蛉的别名。《尔雅·释虫》“虰蛵负劳” 清 郝懿行 义疏:“蛉,蜻蛉也,一名桑根。”
(3).蛇名。参见“ 桑根蛇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桑根汉语 快速查询。
桑根的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植物学定义
桑根是桑科植物桑树(学名:Morus alba L.)的干燥根,呈圆柱形,直径约2-4厘米,外皮黄褐色,质地坚韧,断面可见白色纤维状皮部和淡棕色木部。
其他引申含义
性味归经
味微苦、甘,性寒,归肝经。
主要功效
用法与禁忌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桑根分“马额”(地表根,有毒)与“伏蛇”(旁生地下根,可治心痛),提示需区分入药部位。
“桑根”主要指桑树的根茎,是传统中药的重要原料,具多重药用功能;次要含义涉及昆虫与蛇类别名,但现代应用较少。需注意其药性偏寒,使用前建议咨询中医师。
桑根是一个汉字词语,拼音为sāng gēn。
桑根的拆分部首为木和艹,总笔画数为10。
桑根的来源是古代的植物名称,指的是桑树根部。
桑根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桑根。
古时候汉字中的桑根写作"桒根",没有太大变化。
以下是一些关于桑根的例句:
一些与桑根相关的组词包括:桑根茶、桑根纸、桑树根等。
近义词:桑根的近义词主要是桑党,意思都指桑根。
反义词:桑根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