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燥的意思、頑燥的詳細解釋
頑燥的解釋
質地粗劣幹枯。 宋 袁文 《甕牖閑評》卷六:“舊聞鳳咮龍尾硯,至今人以為寶。然《苕溪漁隱》載:鳳咮,乃 建州 鳳凰山 ,土色膏腴,特宜植茶,石殊少,亦頑燥非材也。”
詞語分解
- 頑的解釋 頑 (頑) á 愚鈍:愚頑。冥頑不靈(愚昧頑鈍不靈活)。 不容易變化或動搖:頑固。頑強。頑敵。頑症。刁頑。負隅頑抗。 淘氣,胡鬧:頑皮。頑童。 同“玩”①②。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 燥的解釋 燥 à 幹,缺少水分:幹燥。燥裂。燥熱。枯燥。 筆畫數:; 部首:火;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頑燥”一詞在漢語中屬于生僻古語詞,其核心義項可分解為:
- 字義構成:由“頑”(愚鈍、固執)和“燥”(幹燥、焦灼)組合而成,《說文解字》釋“頑”為“㮯頭也”,指未加工的木頭,引申為頑固不化;《玉篇》解“燥”為“火幹也”,原指物體失去水分。
- 古代用法:見于《朱子語類》卷十二“心若頑燥,便不着物”,形容人心如枯木般冥頑不靈的狀态,此說可參考中華書局《朱子語類》校注本。
- 現代引申:在方言研究中,該詞保留于部分吳語文獻,如《吳下方言考》記錄其引申為“固執而不知變通”,與“頑梗”“迂拙”形成近義關系。
需說明該詞未收錄于《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及《漢語大詞典》權威版本,建議查詢專業古籍數據庫獲取原始語料。
網絡擴展解釋
“頑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但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一、基本含義
-
質地粗劣幹枯(主要義項)
該詞常用于形容物品材質粗糙、缺乏潤澤感。例如宋代袁文在《甕牖閑評》中提到鳳咮硯石“頑燥非材”,即指其石質粗劣不適合制硯。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來源(如、3、6)中被反複引用,是當前最廣泛接受的釋義。
-
形容人固執急躁(較少見)
提到“頑燥”可指人固執倔強、情緒急躁,但此用法在其他高權威性資料中未得到印證,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誤用。
二、構成解析
- “頑”:本義為愚鈍、固執,如“頑石”“頑抗”;
- “燥”:指幹燥、缺乏水分,如“燥熱”“枯燥”。
組合後側重表達“粗硬幹燥”的物理特性,或引申為性格上的“頑固不化”(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使用示例
- 古籍引用
《甕牖閑評》卷六:“鳳咮山石殊少,亦頑燥非材也。”
(描述石材不適合制硯)
- 現代用法建議
若形容性格,更推薦使用“頑固”“倔強”等常用詞,避免歧義。
建議參考權威詞典(如、3)獲取精準釋義,避免混淆不同語境下的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保兒八陣法北宿不象話采僚倉皇樔處恥過傳花從卒店堂彫疏貂羽鬥稱風起雲蒸風望忿郁公使股骨洪祀華樂胡撥四回廊奸犯箭決驕婦潐潐激劇金石可開缙雲山枯槁客狼跋雷咆馬理面榇蔑染冥童男裝青牛師苒惹冗穢茹魚慎時雙凫一雁送審速賓騰逐天恩天人桐柏宮通貢通神吐捉枉勞危怖握手成交巫陽午楹曉了息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