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钗十二行的意思、金钗十二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钗十二行的解釋

南朝 梁武帝 《河中之水歌》:“ 河 中之水向東流, 洛陽 女兒名 莫愁 ……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後以比喻姬妾之衆多。 唐 白居易 《酬思黯戲贈》詩:“鐘乳三千兩,金釵十二行。”自注:“ 思黯 自誇前後服鐘乳三千兩,甚得力。而歌舞之妓頗多。”《醒世恒言·赫大卿遺恨鴛鴦縧》:“嬌妾美婢,倚翠偎紅;金釵十二行,錦障五十裡。” 清 趙翼 《偶得》詩之七:“金釵十二行,本非書生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金钗十二行”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一定演變,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意思
    原指女子頭戴金钗的繁複發飾,如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中“頭上金钗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描繪洛陽女子莫愁的華貴裝扮。

  2. 引申比喻
    後逐漸演變為姬妾衆多的象征。例如唐代白居易《酬思黯戲贈》詩“鐘乳三千兩,金钗十二行”,自注中提及友人“歌舞之妓頗多”,直接關聯此意。

二、典故來源

三、使用場景

  1. 古典文學:
    多用于描述富貴人家妻妾成群,如《醒世恒言》中“金钗十二行,錦障五十裡”。
  2. 詩詞創作:
    宋代晁補之、朱敦儒等詞人亦用此典,如“金钗十二擁婵娟”,延續姬妾衆多的意象。

四、辨析與擴展

五、權威參考

可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全唐詩》相關注釋,印證其古典文學中的具體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金钗十二行》

《金钗十二行》是一首飽含抒情的古代漢語詞,流傳于中國兒童文學中。該詞描繪了一個美麗、聰明、善良的女孩的形象,并通過對她的自信、勇敢和獨立精神的贊美,展示了女性的力量和魅力。

《金钗十二行》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金钗十二行》的名稱可以從其字面意思進行拆分:

根據部首拆分,《金钗十二行》的部首分别是“金”和“钅”,它們的筆畫分别為4和9。

《金钗十二行》的來源

《金钗十二行》最早出現在明代王景聖的《容齋隨筆記》中,由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許地山編入《童蒙小識》一書後,廣為流傳。

《金钗十二行》的繁體字

《金钗十二行》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

「金髮十二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包括一些偏旁的形狀和字體的樣式。以《金钗十二行》中的幾個字為例:

「金」的古代寫法是「釒」;「行」的古代寫法是「行」。

《金钗十二行》的例句

《金钗十二行》的常用一句話是:

「金钗斜插鬓如雲,十二樓中月自明。」

相關詞語

組詞:金色、金銀、金質、钗頭、钗環、钗子。

近義詞:金鏡、金盞、金盒。

反義詞:銅钗、鐵钗、木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