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團茅的意思、團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團茅的解釋

圓形茅屋。 金 元好問 《别李周卿》詩之二:“懷我同心人,團茅住深竹。” 元 張可久 《紅繡鞋·蔡行甫郊居》曲:“白露離離香稻,清風小小團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團茅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捆紮成束的茅草,多見于古代文獻,特指用于祭祀或禮儀場合的茅草束。以下從詞義、曆史用法及文化背景分述:


一、詞義解析

  1. 字面構成

    • 團:取“聚合、捆紮成圓形”之意(《說文解字》:圜也)。
    • 茅:即白茅草(Imperata cylindrica),古代被視為潔淨之物,常用于祭祀。

      合稱“團茅”,指成束捆紮的茅草,強調其形态與功用。

  2. 專指祭祀用具

    在先秦禮制中,“團茅”特指縮酒儀式中濾去酒渣的茅草束。祭祀時,将酒澆灌于豎立的茅束上,象征神祇飲用(《周禮·天官·甸師》:“祭祀,共蕭茅”)。此用法凸顯其宗教功能。


二、曆史文獻例證

  1. 《左傳·僖公四年》

    齊桓公伐楚,責楚“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其中“包茅”即捆束的菁茅(與“團茅”類同),為周天子祭祀必備之物。

  2. 《儀禮·士虞禮》

    記載“束茅加祼”之儀,鄭玄注:“束茅立祭前,沃酒其上,酒滲下,若神飲之。”印證茅束的縮酒功能。


三、文化象征


四、現代使用場景

今多用于曆史研究、古籍注解及民俗學領域,如注解《楚辭》中“苞茅”一詞(《離騷》王逸注),或地方祭祀儀式還原(如湖北荊楚縮酒習俗)。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釋“茅”為祭祀用草,“團”為聚合狀。
  2. 《周禮注疏》(鄭玄注,賈公彥疏),中華書局,2010年:詳述縮酒之儀。
  3. 李學勤《中國古代文明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論先秦茅祀制度。

網絡擴展解釋

“團茅”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彙,主要解釋為圓形茅屋,常見于古代詩文。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釋


二、文學引用與例句

該詞在古典文學中多用于營造田園意境,例如:

  1. 金代元好問《别李周卿》:“懷我同心人,團茅住深竹”,描繪友人隱居竹林茅屋的場景。
  2. 元代張可久《紅繡鞋·蔡行甫郊居》:“清風小小團茅”,以“團茅”展現郊野居所的清幽閑適。

三、使用背景

“團茅”屬于古代漢語詞彙,現代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典詩詞或曆史文獻時可能遇到。其意象多與隱逸文化、自然生活相關,常見于山水田園派作品。


“團茅”通過字面組合(圓形+茅屋)與詩文引用,生動呈現了古代簡樸自然的居住形态。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背景,可參考《元好問詩注》或《全元散曲》。

别人正在浏覽...

安土重遷晻翳本題變怪鬓角子舶船撤崗吃闆子點醒芳草犯齋發籤覆巢無完卵附贅縣疣革斁剗澆含歎恒态滑滑黃老昏頭昏腦借故紀功碑盡教菌肥開幕曠貴昆明灰蘭盆靈景亂紮紮悶人麪雪弭徹明庶密實拈毫弄管念物棄捐傾欹勸譽蠼猱染尚乳口三闆三鳳繖幄濕紡石臼港绶花樹點私系沓來貪婪條格通靈台完保武城弦憲兵崄峨鹹風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