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舉的意思、柏舉的詳細解釋
柏舉的解釋
亦作“ 柏莒 ”。古地名。 春秋 楚 地。公元前506年, 楚 圍 蔡 , 吳 救之,大敗 楚 師于此。故址在今 湖北 麻城縣 境,具體所在說法不一:一說為 麻城 東北的 柏子山 與 舉水 的合稱;一說在 舉水 入 長江 口以南的 舉洲 ;一說即 麻城 東南 舉水 所出 龜峰山 。《春秋·定公四年》:“冬十有一月庚午, 蔡侯 以 吳子 及 楚 人戰于 柏舉 , 楚 師敗績。” 杜預 注:“ 柏舉 , 楚 地。”《呂氏春秋·首時》:“ 子胥 乃修法制,下賢良,選練士,習戰鬭。六年,然後大勝 楚 于 柏舉 。”《淮南子·诠言訓》:“ 楚 勝乎諸夏而敗乎 柏莒 。” 高誘 注:“莒,《春秋》作舉。” 莊逵吉 注:“ 柏莒 即 柏舉 ,古字通用也。”
詞語分解
- 柏的解釋 柏 ǎ 常綠喬木,葉鱗片狀,結球果,有“扁柏”、“側柏”、“圓柏”、“羅漢柏”等多種。木質堅硬,紋理緻密。可供建築及制造器物之用: 露(柏樹上的露水,據說用以洗眼,有明目的作用)。 姓。 柏 ó 〔
- 舉的解釋 舉 (舉) ǔ 向上擡,向上托:舉頭。舉手。舉重。舉棋不定。 動作行為:舉止。輕而易舉。 發起,興辦:舉義。舉辦。創舉。 提出:舉要。舉例。 推選,推薦:推舉。薦舉。 全:舉國。舉世。舉家。 古代指科
網絡擴展解釋
“柏舉”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一、古地名(主要含義)
1. 地理位置
柏舉是春秋時期楚國屬地,位于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具體位置存在三種說法:
- 麻城東北的柏子山與舉水合稱;
- 舉水入長江口以南的舉洲;
- 麻城東南舉水發源的龜峰山。
2. 曆史事件
公元前506年,吳王阖闾在柏舉之戰中以少勝多擊敗楚國,此戰成為中國古代著名戰役。
- 戰役特點:吳國以3萬兵力擊敗楚軍20萬,采用迂回奔襲、靈活戰術,最終攻占楚都郢;
- 影響:加速吳國崛起,重創楚國國力,被載入軍事史經典案例。
二、詞語引申義(次要含義)
部分詞典解釋“柏舉”為形容詞性成語,表示“品質高尚、德行出衆”,由“柏樹(象征堅貞)”與“舉薦”組合引申而來。但此釋義多見于低權威性詞典(如),且與主流曆史文獻中的地名含義差異較大,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柏舉”最核心的釋義為春秋楚地,因柏舉之戰聞名。若需引用引申義,需注意語境并核實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柏舉(bǎi jǔ)這個詞在漢語中有着豐富的含義。我們來看一下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柏字的部首是木,而舉字的部首是手。柏字的筆畫數為8畫,舉字的筆畫數為8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寫法,以及它在繁體中的形态。
古代漢字寫法中,柏字在甲骨文中是一個人抱着樹木的形狀,象征着愛護自然和生命。舉字則是雙手高舉的形狀,表示舉起、呈現、表現等含義。這兩個字組成的詞語柏舉,後來引申為提議、提及、提拔、表揚等意思。
在繁體中,柏字的形态與簡體類似,但舉字則是絮體,其形态稍有不同。繁體中的柏舉仍然保持着原有的意義,用于表達提拔、誇獎等含義。
下面是一些關于柏舉的例句:
1. 柏舉之意,是要呼籲大家關心環境保護。
2. 他因為出色的表現而受到領導的柏舉。
3. 我們應該常常給予他人柏舉,鼓勵他們前進。
關于組詞,類似含義的詞語有提名、推選、舉薦等。而反義詞可以是廢棄、摒棄、貶低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