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貨的意思、外國貨的詳細解釋
外國貨的解釋
指進口貨物,來自其它國家的商品。
詞語分解
- 外的解釋 外 à 與“内”、“裡”相對:外邊。外因。裡應(宯 )外合。外行(俷 )。 不是自己這方面的:外國。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 指“外國”:外域。外賓。外商。 稱母親、姐妹或女兒方面的親
- 國貨的解釋 ∶本國出産或制造的物品國貨精品商場 ∶舊時指我國自己制造的工業品詳細解釋舊時指我國自己生産的工業品。 茅盾 《林家鋪子》三:“他現在滿店的貨物都已經稱‘國貨’,買主們也都是‘國貨,國貨’地說着,就拿
專業解析
"外國貨"是現代漢語中常用的複合詞,由"外國"和"貨"兩個語素構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的定義,該詞屬于名詞性詞組,指代"原産于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商品",其核心語義特征包含地域屬性和物質屬性雙重限定。
從構詞法分析,"外國"作為限定成分,特指中國境外的政治實體範疇(《漢語大詞典》2010年版),而"貨"作為中心語素,源于古漢語"貨"字,指代可流通的實體商品(《說文解字注》)。二者組合形成偏正式合成詞,既保留了單字的本義,又通過組合産生新的指代範疇。
在語義演變層面,該詞經曆了從單純地理标識到蘊含品質評價的轉變。早期文獻如《清史稿》多作中性描述,當代語境中則常與"國産貨"形成對比,隱含技術标準、工藝特征或文化屬性的差異性(《中國社會語言學》2018)。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學習詞典》特别指出,該詞在實際使用中需注意語境,避免産生不當的價值判斷。
權威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M].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6.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M].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0.
-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M]. 北京: 中華書局, 2013.
-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 中國社會語言學[M].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8.
-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現代漢語學習詞典[M].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0.
網絡擴展解釋
“外國貨”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外國貨”指來自其他國家的商品或貨物,即通過進口渠道進入本國的外國産品。該詞在現代漢語中通常以中性含義出現,強調商品的原産地屬性(如“百貨公司陳列着精美的外國貨”)。
2.曆史與詞源
- 古代含義:最早可追溯至《越絕書·計倪内經》,文中“外貨”指代來自其他諸侯國的貨物。
- 現代演變:隨着國際貿易發展,“外貨”逐漸特指外國進口商品,并與“國貨”形成對比(如“外貨大量湧入可能威脅國貨”)。
3.近義詞與相關概念
- 洋貨:舊時常用詞,帶有殖民時期的文化色彩,多指外國進口的日常用品或奢侈品(如“洋貨曾是身份象征”)。
- 舶來品/水貨:前者強調通過海運進口,後者可能指非正規渠道的外國商品。
4.使用場景與情感色彩
- 經濟語境:讨論關稅政策、貿易平衡時,常提及外貨對國内市場的影響。
- 社會文化:可能隱含對品質或身份的認可(如“追求外貨以彰顯地位”),也可能帶有批判性(如盲目推崇外貨)。
5.權威補充
根據極高權威來源,“外國貨”明确指代國外産品,且現代國産品質已可與外貨競争(如“國産儀器不輸外國貨”),提示該詞在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案例或經濟影響分析,中的古籍引文(如《越絕書》)或貿易政策相關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博深操作規程柴荜纏磨頭出梅逴斡出入生死初試帶同答問點地吊頸東洋大海斷碑份地伏疾概略篙人鈎元提要詭駁歸止韓柳後夔黃金鹗華色降賢将信将疑減師半德傑郎金貂換酒金犢警巡院積年老帳諒士流愛牧伯南金男子泥濜農作物牌九配婚鵬雕披校錢插竊議七科清敏清婉窮追省己伸肌設戎死死平平宿藏同文共軌往至無所不能枭俊禽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