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桑木做柄的斧頭。 唐 張祜 《題曾氏園林》詩:“斫樹遺桑斧,澆花溼筍鞋。”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六:“ 王公隨 雅嗜吟詠,有《宮詞》雲:‘一聲啼鳥禁門靜,滿地落花春日長。’又《野步》雲:‘桑斧刊春色,漁歌唱夕陽。’皆公應舉時行卷所作也。”
“桑斧”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進行解析:
指用桑木制作柄的斧頭,屬于古代工具的一種。該詞在唐詩宋詞中多次出現,例如:
在特定語境下,可比喻不合時宜的工具或方法。例如:“他用桑斧的方法解決問題,導緻事情更複雜”。此用法強調工具與場景的不匹配性,但需注意該比喻義相對少見,更多見于文學化表達。
《桑斧》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指的是古代用來砍伐桑樹的斧子。它由兩個單獨的部分組成:「桑」和「斧」。
「桑斧」的部首分别是「木」和「斤」。由于這兩個單獨的字或部分都隻需要一筆畫,所以「桑斧」共由兩筆畫組成。
由于「桑斧」并不是常見的漢字,所以在繁體字中的形狀與簡體字相同,沒有特别的變化。
古代漢字的寫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會有所變化,但根據現代所見的古代文物和文字記載,我們無法準确得知「桑斧」在古代的具體寫法。
1. 他手持一把鋒利的桑斧砍伐桑樹。
2. 在古代,桑斧是重要的農具之一。
1. 桑樹:指的是桑科植物中的一種,主要用于養蠶。
2. 斧頭:指的是一種短柄上有一把鋒利金屬頭的砍伐工具。
斧子、斧頭、劈柴斧,它們都是用來砍伐的工具。
樹葉、樹枝、樹幹,它們都是樹木的組成部分,與砍伐工具的概念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