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簧6*片振鳴。比喻動聽的樂聲。 唐 劉禹錫 《唐侍禦寄遊道林嶽麓二寺詩并沉中丞姚員外所和見徵繼作》:“泉清石布博棋子,蘿密鳥韻如簧言。”
(2).欺人的謊言。 唐 李白 《雪讒詩贈友人》:“坦蕩君子,無悅簧言。” 明 徐霖 《繡襦記·謀脫金蟬》:“禮貌欠從容,登堂腼腆,隻恐簧言譏諷。”《天雨花》第十回:“便教磚縫蟻難入,也慮簧言巧織成。”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簧言漢語 快速查詢。
“簧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比喻動聽的樂聲
該義項源于“簧”的本義(樂器中的振動薄片),形容簧片振動發出的悅耳聲音。例如唐代劉禹錫詩句“蘿密鳥韻如簧言”,即以“簧言”比喻自然聲響的和諧美妙。
欺人的謊言
此含義更常見,指虛假、欺騙性的言辭。例如李白在《雪讒詩贈友人》中寫道“坦蕩君子,無悅簧言”,強調正直者不會被花言巧語蒙蔽。這一用法與成語“巧舌如簧”有相似之處,均含貶義。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若用于現代漢語,通常取“謊言”之義。
簧言(huáng yán)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豎心旁和言字底部的短撇。筆畫總共有12畫。
簧言這兩個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據說,它最早出現在《康熙字典》中,被定義為“口中釋放出的聲音”。在古代,人們常常用簧言來形容言辭輕佻,不嚴肅的方式溝通。
在繁體字中,簧言的寫法為「簧言」,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古時候,簧言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它的寫法為「䢨言」。在這個版本中,字形更加古樸,但意思和現代的簧言相同。
下面是一些使用簧言的例句:
一些組詞中也可以看到簧言:
與簧言有類似或相近意義的詞彙有花言巧語、假話、虛僞等。
相反的意義包括直言、坦率、真實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