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名。 周 以夏官掌管軍事,為六卿之一。後遂以夏卿為兵部尚書之别稱。 唐 張說 《奉和餞王晙巡邊應制》詩:“六月歌《周雅》,三邊念夏卿。欲施攻戰法,先作簡稽行。”《舊唐書·來瑱傳》:“超登宰輔,光拜夏卿,列在三台,掩其一眚。”
(2).官名。 南朝 梁武帝 時,以太府、少府、太仆三卿為夏卿。《隋書·百官志上》:“ 梁 初猶依 宋 齊 ,皆無卿名。 天監 七年……加置太府卿,以少府為少府卿,加置太僕卿,三卿是為夏卿。”參見“ 十二卿 ”。
“夏卿”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曆史含義,需結合不同朝代背景進行解釋:
梁武帝天監七年(508年)改革官制,将太府卿、少府卿、太仆卿合稱為“夏卿”,屬于十二卿制度的一部分,主要涉及財政、手工業及皇室車馬管理等事務。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隋書·百官志》等古籍原文。
夏卿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夏天的時候,正式擔任職務的官員。在古代中國,夏天是一個重要的季節,政府官員需要負責處理各種事務,因此夏卿是一個與此有關的詞語。
夏卿的拆分部首是夊(suī),它屬于“彳”部,表示與行走、步履相關的意思。夏卿總共有9個筆畫。
夏卿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曆史文獻,例如《尚書·傳》中有關夏季朝會的記載。在這個時期,由于天氣炎熱,官員們穿着夏季的服飾并出任職務,因此産生了夏卿這個詞語。
夏卿的繁體字為「夏卿」,并沒有繁體字的變體。
在古代,夏卿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古體字寫作「渚卿」,其中的「渚」字是由兩個部首組成,上半部是一點,表示盛夏時節的炎熱;下半部是一把古代官員使用的權杖,表示擔任官職。
1. 夏卿們需要在這個炎熱的季節裡處理各種政務。
2. 他是今年的夏卿,負責統籌安排夏天的工作。
1. 夏令:指夏天的季節。
2. 夏至:古代二十四節氣之一,表示夏天開始的時間點。
3. 夏曰:古代将夏天稱為“夏曰”,即夏天的意思。
夏卿的近義詞為“夏季官員”或“夏天擔任職務的官員”。
夏卿的反義詞為“冬卿”,即冬季擔任職務的官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