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大精深的議論。《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必将崇論谹議,創業垂統,為萬世規。” 顔師古 注:“谹,深也。” 宋 陸遊 《問候洪總領啟》:“崇論谹議,質諸鬼神而不疑。” 明 楊守陳 《重锓<誠意伯文集>序》:“其讜言谹議,牖道天衷,偉略奇謀,指授羣帥者,鼎彜勒之,汗青書之。”
“谹議”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óng yì,其核心含義指博大精深的議論,常用于形容高遠、宏大的言論或見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義拆分
文獻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必将崇論谹議,創業垂統,為萬世規。”,意為通過高深的言論建立功業,為後世樹立典範。
“谹議”強調議論的宏大與深刻性,多用于正式或學術語境。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書》相關篇章。
谹議(hóng yì)是一個漢字詞,由“谹”和“議”兩個部分組成。
“谹”的部首是讠,總共有9個筆畫;“議”的部首是讠,總共有8個筆畫。
《谹議》一詞來源于《戰國策·秦策四》。
《谹議》的繁體寫法為「讻議」。
在古代漢字中,谹議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具體的古字形尚未找到相關記錄。
1. 他的谹議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支持。
2. 這篇谹議内容詳盡,論據有力。
谹議可以與其他漢字組合成詞語,例如:谹壑、谹訟。
谹議的近義詞包括觀點、意見、建議。
谹議的反義詞可以是否定、不同意見、反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