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星名。即氐宿。東方七宿的第三宿,凡四星。《國語·周語中》:“天根見而水涸。”《爾雅·釋天》:“天根,氐也。” 郭璞 注:“角亢下繫於氐,若木之有根。” 唐 皎然 《同薛員外誼久旱感懷寄兼呈上楊使君》詩:“秋郊天根見,我疆看稼穡。”
(2).自然之禀賦、根性。 漢 賈誼 《新書·等齊》:“人之情不異,面目狀貌同類,貴賤之别,非人天根著於形容也。” 明 唐順之 《與應警庵郡守》:“惟古人為學,堅苦磨鍊,忍嗜欲以培天根,久之則此心凝靜,百物皆通。”
(3).星相術士謂人之足後跟。《三國志·魏志·管辂傳》:“吾額上無生骨,眼中無守精,鼻無梁柱,腳無天根。”
“天根”一詞的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解析,結合古籍文獻和現代詞典的記載:
指氐宿,為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中的第三宿,包含四顆星。古代文獻如《國語·周語中》記載“天根見而水涸”,《爾雅·釋天》也提到“天根,氐也”,郭璞注解其名源于“若木之有根”的意象。
星相術士用“天根”指代人的足後跟。如《三國志·魏志·管辂傳》提到“腳無天根”,暗示相術中對身體特征的解讀。
以上釋義綜合了天文、哲學、相術等多領域,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詞義。
《天根》是一個漢字詞語,代表着天空的根基或根源,也可以比喻原因或起因。
《天根》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天”和“木”,其中“天”是上面的一橫一豎,表示天空的意思;“木”是下面的一橫兩豎,表示樹木的意思。
根據筆畫計算,天根一共由9畫組成,其中“天”為4畫,“木”為5畫。
《天根》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到中國古代文獻中。在《道德經》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表示宇宙萬物的生成過程。其中,“一生二”就是指天根。在繁體中,天根的寫法與簡體一樣。
在古代,天根的寫法略有不同。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天根的古代寫法為“天木”,即在“天”字上方加上一個“木”字旁,以表示天空和根源的含義。
1. 母親是我成長的天根,給予我無盡的愛和關懷。
2. 他認為好的教育是培養孩子未來發展的天根。
3. 這本書是我對生活思考的天根,每次閱讀都能帶給我新的啟示。
1. 神根:指宗教中的神祇,是信仰的根本。
2. 根本:表示事物的根源和基礎,也可以表示非常基礎和重要的意思。
3. 根據:根據某些事實、條件等來做決定或判斷。
起因、根源、來源、由來。
結果、後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