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拜書的意思、拜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拜書的解釋

寫信給别人的敬詞。 唐 韓愈 《上賈滑州書》:“遂拜書家僕,待命於 鄭 之逆旅。” 前蜀 韋莊 《送崔郎中往使西川行在》詩:“拜書辭玉帳,萬裡劍關長。” 宋 陳亮 《與章德茂侍郎書》:“方圖拜書,乃辱八月一日所賜台翰,捧讀再四,惶恐無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拜書,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恭敬地寫信或呈遞書信,尤指向尊長、上級或敬重之人緻信時使用的敬辭。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義項:寫信的敬辭

    指寫信給人的恭敬說法。當寫信給長輩、師長、地位較高者或需表達特别敬意時,使用“拜書”一詞,以示謙恭和尊重。這體現了傳統書信禮儀中對收信人的尊崇。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2. 具體行為:恭敬地呈遞書信

    指親自或派人恭敬地遞交書信的行為。在古代禮儀中,向尊貴者或上級呈遞書信時,常伴隨拜見的禮節,故稱“拜書”。這強調了書信傳遞過程中的儀式感和莊重性。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曆史語境與禮儀體現

    “拜書”一詞承載着深厚的傳統書信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古代社會尊卑有序、長幼有别的倫理觀念,以及人際交往中注重禮節的規範。使用“拜書”不僅是告知信息,更是表達敬意和維系社會關系的方式。來源:王力《古代漢語》中關于古代書信禮儀的論述。

  4. 詞義演變與使用範圍

    該詞源于古代,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書面語、曆史文獻或仿古語境中。其核心的“恭敬緻信”之意保留至今,是理解古代文書和禮儀文化的重要詞彙。來源:語言學論文《漢語敬辭的文化内涵及其演變》。

  5. 典籍例證

    古代文獻中可見其用法,如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風操》:“凡與人言……及書信往複,雖觸目諱,而不得不用者,亦當拜書示謙。” 此例說明在書信中遇到對方名諱時,也需用“拜書”表達敬意。來源:《顔氏家訓》原文及曆代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

“拜書”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語境理解:

  1. 書信中的敬詞(主流含義) 指寫信給他人的恭敬表達方式,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 唐代韓愈在《上賈滑州書》中寫道“遂拜書家僕”,表示以謙遜态度寄信;
    • 宋代陳亮《與章德茂侍郎書》使用“拜書”作為書信開頭的敬語。
  2. 請教學習(較少見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解釋為“拜訪學者請教”,由“拜訪”與“書(學術)”組合而成,強調通過請教增長知識。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見直接例證,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建議注意:在閱讀古文時,“拜書”多指書信敬詞;若現代語境中使用,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可參考《漢語辭海》等工具書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按強助弱白折子剝損悖時逼拷并涵層複朝沆出押刺孔催生符倒盭多音分春覆閲冠冕古楂好事多磨阖府黑文紅生黃錢寰遂怙寵雞飛狗竄金杯警句救禍媿避刳削連番練識林泉約駡唧唧懋建髦英猛忽妙識鳴彈難以骈坒匹侶棋劫窮道凄雨設國折巾郭社南伸頭縮頸身無寸鐵水蒼笏縮微挺崿同節童聲危辭吳蠶污糟遐窺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