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桑木做柄的斧头。 唐 张祜 《题曾氏园林》诗:“斫树遗桑斧,浇花溼笋鞋。”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六:“ 王公随 雅嗜吟咏,有《宫词》云:‘一声啼鸟禁门静,满地落花春日长。’又《野步》云:‘桑斧刊春色,渔歌唱夕阳。’皆公应举时行卷所作也。”
“桑斧”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解析:
指用桑木制作柄的斧头,属于古代工具的一种。该词在唐诗宋词中多次出现,例如:
在特定语境下,可比喻不合时宜的工具或方法。例如:“他用桑斧的方法解决问题,导致事情更复杂”。此用法强调工具与场景的不匹配性,但需注意该比喻义相对少见,更多见于文学化表达。
《桑斧》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指的是古代用来砍伐桑树的斧子。它由两个单独的部分组成:「桑」和「斧」。
「桑斧」的部首分别是「木」和「斤」。由于这两个单独的字或部分都只需要一笔画,所以「桑斧」共由两笔画组成。
由于「桑斧」并不是常见的汉字,所以在繁体字中的形状与简体字相同,没有特别的变化。
古代汉字的写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所变化,但根据现代所见的古代文物和文字记载,我们无法准确得知「桑斧」在古代的具体写法。
1. 他手持一把锋利的桑斧砍伐桑树。
2. 在古代,桑斧是重要的农具之一。
1. 桑树:指的是桑科植物中的一种,主要用于养蚕。
2. 斧头:指的是一种短柄上有一把锋利金属头的砍伐工具。
斧子、斧头、劈柴斧,它们都是用来砍伐的工具。
树叶、树枝、树干,它们都是树木的组成部分,与砍伐工具的概念相反。
【别人正在浏览】